养老问题一直是百姓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毕竟中国目前正面临老龄化社会难题,每天都有人加入退休老年大军,并且每个人都会有老的这天,因此如何养老,引得不少国人深思。
据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年末,中国老年大军已壮大至2.5亿人,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未来老龄问题还会越加凸显,预计到2050年,国内老龄人口将增长至4.7亿人,占据中国总人口30%左右。如此多的老龄人口,依靠什么养老呢?
虽然国家也应对社会环境变化和国际趋势,积极推动延迟退休政策,但是养老依然是一个绕不开的难题。对比来看,欧美国家的养老产业相对成熟,看护工占就业人口的10%以上,而我国的比例仅仅只有2%。
在我国城镇老人在养老方面,相对面临较大压力,实在压力大可以回到农村,过上低成本的生活,并且城里多数老人都有职工保险,每月能够领取上千的养老金。
相对而言,我国农村养老问题比较突出,目前遇到的三个问题还亟待解决。
第一,养老金金额较小。
相比城市职工退休之后领取的养老金,我国农村退休人口每月能够领取的养老金只有100多元,并且这100多元还得等到半年时间才发放一次。众所周知,近两年物价水平疯涨,外出吃个快餐都得花费二十元左右,100多元的养老金对于农村养老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
有专家对此曾指出,农民一辈子辛勤劳作,也想和城里人一样,老了享受生活,而不是七八十岁还在田间务农。还有人说,要让年满65岁以上的农村人口,享受和城市职工一样的退休待遇。
当然,这种愿望的初心是好的,但是也要考虑到区域经济和税收额度,很多地区经济不发达,税收金额相对有限,又存在大量的老龄人口,如果按照城镇职工一样发放退休金,地方财政恐怕无法承受。
第二,老人看护成问题。
最近几年的新农村建设对于不少农民而言,解决了危房、居住面积小等问题,很多农村家庭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房子。
按理说这是一件好事,但是在现实的执行层面,很多老人的户籍是跟随子女的,一般而言是子女出资、国家资助盖成的房子,最终老人住进的也是子女的房子,这就变成了寄人篱下。
过去很多时候,老人一般都是在自己的老房居住,养些鸡鸭、种点菜维持生活,而现在只能和子女居住一起,因为生活方式不同,很多家庭产生了不小的纠纷,老人又没有其他独立的住所可以居住,晚年生活很痛苦。
还有就是,部分老人的子女不孝,对老人的生活和健康不闻不问,只提供三餐;更有就是,子女和孙辈都在外省发展,常年不在家乡,两个老人或一个老人在家里独居,甚至有发生4个子女,8个孙辈的老人,在家去世一周没有被人发现的情况。
第三点就是,农村医疗供需不平衡
多数农村老人半辈子都在做农活,导致身体健康状况不理想,因此农村对于医疗保健的需求远大于城市。虽然当前农村基础建设越来越好,但在医疗资源方面依旧存在不足的情况,有些偏远农村地区,甚至只有镇上才有医疗机构,村医的医术水平相对一般。
此外,目前国内医养结合养老院数量较少,能够分配给农村人的名额少之又少,农村老人面临无处可养老的难题。
农村养老困境该如何突破?
笔者作为一个农村户籍的青年人,真心希望农村土地能够尽快完成流转,通过合作社入股、改造成大型农场,完成机械化、现代化农业耕作市场。
老年人能够迁出农村,进入乡镇(街道)级养老服务中心和村级居家养老服务站,集中接受养老服务。期待国家尽快完善农村养老制度,保证每位农村老人老有所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