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临时性尽孝”悄然出现,子女只顾眼前利益,老人有些措手不及
2021-01-24 11:37  浏览:659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恪守孝道,不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为人子女所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我们对“孝顺”的定义也在不断变化,在许多忙于生计的年轻人身上,“临时性尽孝”悄然兴起,子女的利益满足了,老人却格外无奈。

“临时性尽孝”悄然出现,子女只顾眼前利益,老人却措手不及

生老病死,宇宙法则,任何人也无法逃脱。

我们所有的人都会老去,在思考自己的养老问题前,我们先来看一组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19年末,中国大陆60岁及以上人口共计25388万人,占总人口的18.1%。我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老龄化社会。

虽然有养老院和社区养老,但多数人还是选择居家养老,这样的背景下,养老矛盾慢慢显现出来:年轻人正处于事业上升期,他们在职场拼搏着,尤其是生活在与父母距离遥远的城市,于是“临时性尽孝”悄然登场。


一起看下这个真实的故事:李大爷的儿子,从小就懂事,学习成绩更是十分优异。儿子是李大爷的骄傲。

大学毕业后,成绩拔尖的儿子顺利进入一家外企,收入颇为丰厚。但是忙于工作的儿子每年回家的次数却越来越少,有时连中秋,除夕这样重要的节日也不见踪影。

虽然可以和孩子视频语音,孩子还经常为二老添置各种物品,从昂贵的保健品到贵重的衣物和许多价格不菲的食物,一样没有落下。但夫妻二人,看着邻居朋友都是一家人其乐融融,热热闹闹地过节,心里总感觉空唠唠的。

不久前,李大爷检查出心脏病,住院接受治疗。心慌意乱的李大妈打电话给儿子,却被儿子一通话说得十分扎心:爸病了,一定要请最好的护工,用最贵的药,缺钱您通知我。我现在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工程,如果做得好,就能升成总经理。等工程结束,我回家看爸。


结束通话的李大妈,泪眼婆娑地望着躺在病床上的老伴,虽然知道孩子忙,但从未没想过孩子居然不回来,儿子的做法让老人有些措手不及,心中更是有些许委屈。

我们的家庭如同树木,父母是根子女是枝叶,有了父母才能有孩子。为人子女,孝顺父母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但这种用钱来替代自己责任的“临时性尽孝”方式悄然出现,子女只顾着自己眼前的升职加薪利益,却忽视了父母内心的感受和痛苦,使得老人也有些措手不及,但全心全意地尽孝本该是儿女应当做的事情。


说说而已的“临时性尽孝”不可取,身心共行才是子女应当有的态度

1)赡养父母本是一种美德,也是子女应尽的义务

老话说得好“不养儿不知父母恩”。父母把我们抚养长大,子女应当珍惜和理解他们的不易。当我们还是嗷嗷待哺的婴儿时,母亲用乳汁抚养我们,为我们制作各种美食,精心地照顾我们;父母们宁可自己吃苦受累,却不忍心孩子也不愿意孩子受半点委屈。于情于理,我们都应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2)儿女的孝心需要多一些细心,少一些急躁

有的时候,父母并不在乎物质享受,更在乎孩子们在生活中体现出对他们的在意。精美可口的外卖食品,不如亲自回家给父母做几道他们爱吃的家常小菜;给父母买许多昂贵的保健品,不如有空时常回家看看。

在生活中,要做到处处留心,把孝心用行动表现出来,让父母生活得更舒心,更快乐。


3)与父母交谈时,需要多一分耐心,少一分嫌弃

孝顺父母,需要极大的耐心,要从他们的一言一行中观察和了解父母的内心想法,明白父母的真正需求。

不少人可能有这样的经历,父母年纪越大,变得越来越唠叨,总是不长不短地说自己这个不对,那里不好。

这时需要换个角度来想,父母唠叨的背后藏着他们的关心与经验。即使父母的思维也不如年轻时活跃了,许多的观点在子女眼中甚至是落伍的,但是子女依旧不可以辜负父母浓浓的爱。


面对父母对自己的不理解,子女一定要有耐心,慢慢解释给他们,就如同对待孩子一般对待父母,可能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结果。

真正的孝顺,不是只顾眼前利益,而是要做到“身心合一”,用自己的细心、耐心换得父母的顺心和舒心。善待父母,是最大的福报!


发布人:65b2****    IP:101.229.24.***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