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解读七普数据,低龄老人的未雨绸缪
2021-05-15 10:36  浏览:543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七普数据公布了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处于一个相对比较严峻的程度,部分地区已经步入超老龄社会,但是根据相关数据分析,未来10年将是我国老龄化快速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时期。这个原因要从“婴儿潮”这一现象说起。


如下图所示,建国后,我国一共出现三次“婴儿潮”:


图源网络,侵删

第1波婴儿潮是建国后的1952~1958年,随着社会经济的恢复,出生人口快速增加,但是人由于人口基数较低,每年新出生人口数大概是1500~2000万人;


第2波婴儿潮是1962~1973年,三年自然灾害结束之后,新生儿数量暴涨,平均每年的出生人口在2,500~3,000万之间,10年间全国共出生近2.6亿人。正是这样的人口增长趋势,国家开始酝酿计划生育政策。


第3波婴儿潮是1985~1991年,虽然这几年已经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但是由于第1波婴儿潮的出生人口普遍进入婚育年龄,育龄妇女的基数大。所以每年的出生人口数大概在2000~2500万之间。


尽管2000年以后的十年,第2波婴儿潮的出生人口已经达到了生育年龄,但是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限制,全国范围内并没有再次出现婴儿潮。直到2015年底中央决定全面放开二胎,2016年的出生人口略有回升,为1786万,达到2000年以来的峰值,但在2017年就随即逐年下降,至2020年新生儿人口数为1,200万。根据图表可以分析很难再出现第4次婴儿潮。


2020年,全国的老年人口占比为18.7%;然而50~59岁的人口正式在1962~1971年出生的,而接下来的十年,这批人口将全部进入老年期。


然而反观出生人口,接下来10年生育的主力军是1995~2005年左右出生的人口,而这批人口中,首先育龄妇女的基数不大,其次由于人均受教育年限的延长,普遍存在生育延迟,因此生育率很难提升,因此相对来说,老年人口比重更会进一步上升。


综上所述,2030年前后,我国的老龄化程度将比现在严峻更多,届时 “空巢化”、“高龄化”、“失能化”将普遍存在。


一暄康养西门院区老人打麻将

那么现在即将步入老年期的中老年人和已经步入老年期的低龄老人,该如何保障自己的养老问题?


对于低龄老人的未雨绸缪,一暄小编也有以下几点建议。


1. 树立“积极老龄化”的观念


老年人要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衰老,把衰老当做生命必经的过程,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接纳老年期的到来,抛弃传统观念中为老年人添加的负面标签,要肯定自己曾经的价值贡献以及相信自己能继续发光发热,要从积极的视角看待老年,积极学习新鲜事物,为自己寻找新的自我实现的机会。


2. 树立“健康老龄化”的观念


衰老不等于疾病,衰老不等于失能,人们是可以实现健康衰老的,随着医疗保障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升,低龄老人必须有养生保健意识,要预防慢性病,预防失能,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让自己尽可能健康地走向衰老,延缓和缩短对他人照护的依赖。


3. 提前规划自己的养老方式,关注适合自己的养老项目


当前社会化养老是一种大势所趋,养老服务的项目也有很多,即将步入老年期的中老年人,需要提前为自己规划养老方式,可以关注周边的为老服务资源,关注自己所在地区的惠老政策和重大养老项目的进展,留意适合自己的养老项目,当有困难有需要的时候不至于焦虑迷茫和选择困难。


一暄康养西门院区老人在聊天

4. 关注养老理财产品,增加养老金储蓄


随着物价的上涨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老人的退休工资难以支付自己实际的养老需求,特别是患上慢性病或出现一定程度的失能后,养老开支则需要子女提供一部分支持。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特别是“四二一家庭的出现”,独生子女很难同时支持多位老人的养老开支。现阶段的低龄老人一定要关注自己的养老金储蓄,选择合适的理财产品,给自己的老年生活增加经济保障。


老龄化加剧所带来的养老压力不仅是对国家和社会,必然对个体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未富先老”的大背景下,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个体都应该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应对的规划和策略。


发布人:4527****    IP:101.229.27.***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