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最近我国的人社部门发布了一则数据,数据显示:现在全中国范围内社保卡的普及率已经达到了91.5%,并且已经有超过12亿人可以享受到最基本的社保待遇,这些社保领域包含了养老、医疗、失业和生育等补助。现在,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说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不断升级和完善,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逐渐意识到,社保在未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家也开始陆陆续续缴纳社保,加入到社保的“大军”当中。
除去年轻人以外,我国还有一大批到达年龄的退休人员,这部分人员最在乎的就是自己的养老金,毕竟养老金的领取,直接影响到自己退休之后的生活质量,有的职工在退休后每个月可以领取6000元的养老金,但为什么有的人每个月却只能领取一两百元呢?
我国社保缴纳的档次区分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先来了解一下我国社保的缴费档次。现在我国的社保档次总共分为三个类别,分别是60%、100%和300%。如此看来,300%和60%这两个档次,一个是最高一个是最低。这个数据我们通常会把它叫做缴费指数,一般情况下职工的缴费基数都是固定的,通常为上一年职工的社会平均工资。而缴费指数和缴费基数之间也有一定的关系,缴费指数其实就是缴费基数的百分比,例如60%就是说要缴纳缴费基数60%的比例,而300%就是缴费基数的三倍,如此解释就很好理解了。
缴费基数和缴费档次都会对养老金产生一定的影响,具体说来缴费基数和档次越高,那么退休之后所领取的养老金也就越多。长时间以来,我国的养老金所坚持的原则一直都是“多缴多得”的理念,这种缴纳方式既可以照顾到社会中低收入群体的相关利益,又可以给收入较高,想给自己退休后养老生活多加保障的群体提供便利。现在养老金缴纳的最低年限为15年,不管是哪个档次,都必须要满足最低的缴费年限,只有满足这个条件才可以在退休之后领取到养老金。
将养老金水平拉平会有什么后果?
如果我们要强制的将养老金水平拉平,那么必然会对一部分群体的利益产生冲击,不仅如此,这样的做法也不公平。国家现在按照这个档次划分,一定是有自己的计算方式,这也就能说明我国的养老金确实存在着一定差距,在缴纳社保过程中就有所体现。
例如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每个月所缴纳的社保费用都会公开,而这个数据也不都是自己缴的,相当一部分都是以企业的名义来代缴。可如果是自己缴纳养老保险,那么经济压力就相对较大,一年可能才会缴纳100多元。即使按照最低的标准来缴纳,通常情况下企业员工每个月最低的缴纳额度也为500元左右,是自己单独缴纳养老保险费用的好几倍。如此说来,强制性把养老金水平拉平,大多数人都不会愿意,同时这也不符合我国长期以来“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
农民群体也可以领取养老金
不过除去以上这些群体之外,还有一类群体是不包含在这里面的,这就是农民。有些农民尽管已经超过了70岁,但却依然还在从事一些体力劳动。正是因为我国考虑到这些年老农民群体的生活质量,从2020年开始就逐渐实行农民的退休制度,针对65周岁以上的农民给予一定的养老金,使得他们能够老有所养。
我国专家王学坤也表示,现在推行农民退休制度,已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65周岁以上的农民能够老有所养,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建立农民退休制度就是要解决农村地区65周岁以上老人的养老问题。
还有一些网友则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们认为农民每次缴纳的公粮其实就可以视作是一种社会保障费用,通过这个角度来解释,那么农民在退休之后就可以像退休工人一样,每个月按时按量地拿到养老金,如果他们失业同样也应该领取到一定的补助。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也看可以看出,国家现在在尽可能地减小养老金的差距,针对一些有着特殊经历的群体出台一些特殊政策。尽管这些问题较为特殊,但是现在每年我国的养老金都在有所上涨,在未来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会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