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决定退休工资的高低是职务还是工龄?
2021-04-08 11:09  浏览:1946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若针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来说,决定退休工资的高低一定是指优先于职务高低,其次才是工龄长短。那么对于企业缴纳养老金的劳动者来说,决定养老金的高低,其实也是优先于缴费基数,其次才是缴纳年限。但是如果整个缴纳养老金的总额是一样的话,那么缴纳的时间长缴费基数低的,拿到的养老金会,那则会大于缴纳时间短缴费基数高的养老金。这三种比较大家明白吗?


如果大家在工作中其实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如果一个人的职位有上调的话,他的工资薪酬会向上变动很多,变动幅度有可能自己都想象不到那么多。但是如果职位一直没有调整,只是每年的工龄在增加,那很有可能,仅仅是第2年比前一年多一个工龄工资非常有限。所以为什么我们一直鼓励上进,鼓励进步不就是这个原因吗?


如果大家仔细去看公务员管理条例中,关于职级和薪级,以及工作时限的不同表述和计算,就可以得出,职级是最重要的,早点上去那对于未来的影响是最大的,而薪级,仅仅是只要不辞职,大家都能熬到。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职务(职称)越高,核定的职务工资丶级别工资也越高;工作年限(工龄)越长,核定的薪级越高,享受的薪级工资也越高。另外, 职务(职称)越高,享受的地方津补贴也越高。而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缴费金额是以本人的月工资总额来确定的。月工资总额越高,养老保险的缴费也越多,退休时计算的总额养老金水平自然也就越高。


在过去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发放的是退休工资,当时他们主要讲的是替代率。也就是就在职时的工资水平,退休后可以拿到的工资水平的比率。这个替代率是工龄越长那么替代率越高,造成一种误解好像工龄长是最重要的。但其实职务不同,本身在职时的工资差别就是巨大的。在此情况下,替代率高或者低其实影响并不大。


打个比喻,假如一个处级干部,在职时的工资是1万元,工龄只有20年。而一个科级人员在职时的工资是5000元,工龄有40年。前者的替代率为80%,后者的替代率为90%,那么计算出来的退休工资前者为8000元,而后者也仅仅只有4500元。


现在大家明白之间的差别了吗?所以如果要干一份工作,那就要争取干得越来越好,级别越来越高,那么自然,工资也越来越高,退休时养老金也越来越多,这是一个正向激励的关系。




发布人:3615****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