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蔡昉:到2025年,中国的总人口将到达峰值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蔡昉表示,201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到达峰值,之后逐渐开始负增长,劳动力出现短缺。预计到2025年,中国的总人口将到达峰值,然后就进入负增长的阶段,进一步的老龄化将影响供给侧的能力,在没有获得新的比较优势之前,我国出口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另外,人口就是消费者,人口减少,消费也会受到很大的冲击,未来,需求侧将受到比较大的冲击。
2、美好晚年生活图景是怎样的?
高端养老机构勾勒出的美好晚年生活图景:客厅、书房和独立浴室,每间房都洁净无比,配有电视、洗衣机、空调、热水器;窗外是园丁精心打理好的灌木,24小时在线的健康管会在按铃后的几分钟内上门;10分钟车程之内有几所知名三甲医院分院。
3、中国养老院现状:
2000年,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到7%。20年后,这一比例上升到了12.6%,需要照护的老年人高达4637万人。
然而目前,全国养老机构平均入住率,还不到50%,绝大多数的养老院都处于亏损或是微利的状态。2016年的一项调查发现,北京超过60%的养老企业处于亏损的状态。哪怕是经营状况良好的养老院,也只是保本微利,利润率多在5%-10%。
全国4万个养老院,823.8万张床位,只有200多万老人入住。全国养老机构平均入住率只有25%,3/4的床位处于空置状态。在北京,近20%的养老机构入住率不到20%,有50%的养老机构入住率不到50%,真正一床难求、入住率100%的养老机构只有49家,只占10%。
4、养老院与老年人之间的矛盾点:
养老院与老年人之间的主要矛盾点在于支付能力。
占据绝大多数的中等收入人群,是对养老服务需求大的人群。然而,当前养老机构的收费标准已远远超过这部分老年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这倒也并不是养老院的经营者漫天要价所致。而是这一代老人们的支付能力和养老院的运营成本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所致。
以北京为例,如果老人生活能够自理,并且找到关系,大概需要5000元一个月的费用,才能排队入住一个普通的公办养老院;如果后期出现失能,费用上涨至10000元。
按照这个标准,北京市占70%月总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老人完全不具备进入养老机构的可能,不管她们生活是否能够自理还是不能自理。
而据调研,对于养老机构有迫切需要的,是日常生活不能完全自理,而且需要他人来照顾的老年人,并且月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在老龄化程度较高的一线城市的北京,符合这一潜在条件的老人比例最多不会超过1.6%。
5、德国养老院与老年人矛盾点的解决方案
在发达国家,养老院的平均收费是老人退休金的两倍。如在德国,德国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月平均1500欧元,养老院的平均费用大约每月3000欧元。当养老金和社会保险不足以支付养老费用,德国人一般按照以下顺位填补:先是个人用存款弥补不足,存款花光了就要变卖有价证券、汽车、房产;如果不够,再由子女平摊养老金之外的养老费用;最后剩下的部分才由政府承担,发放各种养老补贴。
因此,在人口老龄化程度居世界第二的德国,养老院被称为“五星级服务”,涵盖了生活、文化、健康管理、疾病、康复、临终等方方面面。
6、上海市长宁区华阳路街道老年人口数据
华阳路街道面积2.04平方公里,共有4个网格21个居民区,60岁以上老年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41.9%;其中80岁以上老人占老龄人口17.9%。
7、浙江温州老年人口数据
数据显示,温州市已于1995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20年底,温州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共有160.47万人,占全市总户籍人口的19.25%,其中90周岁以上老年人3.72万人,占老年人口的2.32%。
8、安徽滁州市全椒县老年人高龄津贴标准提高
2020年,全椒县将分散特困供养人员供养标准由600元/月提高到640元/月、集中供养标准由650元/月提高到700元/月;80-89周岁老年人高龄津贴标准由30元/月提高到60元/月、90-99周岁老年人高龄津贴标准由60元/月提高到100元/月。
9、安徽池州市东至县老年人口数据
东至县位于长江下游南岸,辖15个乡镇251个村(社区),全县户籍人口54.9万,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0.2万,占总人口的18.9%。
10、十四五是人口老龄化进展最快的五年
十四五是人口老龄化关键的窗口期,老年人口预计增长到5300万,是十三五的1.53倍,也是人口老龄化进展最快的五年。
11、中国残疾性听力障碍人士达7200万
在全球范围内,超过4.3亿人经历失能性听力障碍,到2050年,这一数字可能会增加到近7亿。
2017年统计,预估中国残疾性听力障碍人士达7200万,其中老年人数量最多,约有6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