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的好“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相处模式,有着不尽相同的矛盾。
有很多家庭矛盾都是在年轻一辈结婚之后,因为新旧观念的冲突,也因为一家人和儿媳不同的生活习惯。
还有很多老一辈的人认为儿媳是外来人,远近亲疏的不同,自然更容易招来矛盾。
儿媳妇:不带娃就不给养老,如果老人提前做到这3点,不用怕威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随着科学的发展。现在的年轻人更注重科学、先进的育儿理念。
而老一辈因为当年的生活水平原因,只要给孩子一口吃的就可以了养活了。
很多老人都喜欢自己的孙子孙女,特别想替儿女们带小孩。
也因为现在经济压力大,年轻爸妈都去工作才能保证一家人的开销。而如何带好小孩,往往就成了现在很多家庭矛盾的根源。
在年轻人看来,很多老人都不听劝。明明跟他讲了小孩每天要换洗衣服,奶粉该怎么冲泡,纸尿裤隔几个小时就要换一次。
但是这些老人们总是固守他们的观念,每天下班回家,宝宝都搞得一身脏,纸尿裤也不换,小屁屁都殴红了。
而老人们也很多抱怨要讲,他们年纪大了,精力自然大不如前,天天带小孩累得不行,还要被嫌弃。
有很多想的开的老人,这都选择做“三不”老人。因为王阿姨就说自己也是辛苦了大半辈子,好不容易退休了。
帮儿子带完一个小孩,还要帮女儿带,现在国家又开放二胎了,那不知道又要多少年才能有自己的时间。
所以他们老两口决定谁都不帮忙带小孩。因为跟年轻人观念不一样,带小孩免不了又贴钱又费力,还容易有矛盾。
谁都不帮,自己老两口有退休金,也不用张口让孩子给自己养老。
孩子们有时间了拖家带口的回来看他们,他们也有精力给孩子们准备丰盛的可口饭食。
每个人都高高兴兴的。这样的“三不”老人才是最明智的,能够有一个悠闲的退休生活。
当然做“三不”老人也不是每个人都有底气的,许多老年人没有退休金,还把自己辛辛苦苦攒了一辈子的钱,给孩子买了婚房,最后只能依靠子女的生活费过活。
即使做不了“三不”老人,也要尽量做到下面这几点,家庭生活才能和谐。
1、尽量不和子女住在一起
儿媳、女婿本来之前就不是一家人,很多看事情的方式,生活习惯和观念都是不一样的。
单单是老年人吃饭也喜欢吃软一点,油盐少一点,就跟很多年轻人吃不到一起。如果长时间的居住在一起,很容易感到别扭,甚至产生矛盾。
如果老年人身体还健康的话,生活能够自理,建议还是自己居住。跟三五好友一起约着去旅游,拥有共同话题还不会感到孤单。
2、住在一起要有边界感
就算因为种种原因,只能住在一起,那么老年人也一定要注意边界感。很多老年人上了年纪睡眠少,早上四五点钟就起床了。
年轻人们往往喜欢熬夜,早上起的晚一点。或者是很多生活习惯上看不惯,也一定要劝自己,做到“不听、不问、不看”。
3、不插手孩子的家务事
很多婆媳矛盾的根本原因在于,老人没有正确摆放自己的位置。儿媳毕竟不是你的儿子和女儿,不能用对待儿子女儿的态度来对待。
更不能觉着儿媳是外人,就用苛刻的眼光看待她。互相尊重,即使看不惯要不要插手儿子儿媳的家务事。
尤其是孩子的教育问题,毕竟现在年轻人提倡更科学的教育理念。有些老人不能理解,着过度的宠溺孩子,往往是家庭矛盾中最大的那一个。
总结: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首先要让自己过得舒服。之前的大半辈子都在劳碌辛苦,到了晚年老人们好好享受自己的养老生活。
给予孩子们最大的尊重,那孩子也会给你最大的尊重,也会尽最大的努力孝顺你。
孩子们长大了,我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生活方式。只要老人们即使不能苟同,也不要干涉。这样老人自己过的舒心,年轻人们也会感恩父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