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养老潜规则”?老人看破不说破,让自己再为子女做一点贡献吧
2021-06-16 20:19  浏览:481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社会里面有很多潜规则,有好有坏,这都是文化传承导致的。


你知道,其实就养老来说,也有自己的潜规则,大家都明白都看得懂,但大家也都揣着明白装糊涂。


其实这种潜规则,已经发生在很多老人的身上,只是看你有没有看明白罢了。




农民张阿姨碰到的养老潜规则


现在农村里面,其实大多数都是上年纪的老人了,而年轻人呢?基本都出去了。


我们村里有个张阿姨,60岁了,只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到60岁了,没有什么退休工资,有的就是每个月微薄的养老金。


贫困的家庭,让已经老去的张阿姨不能停下来,所以尽管张阿姨60岁了,还每天都要骑着自己破旧的农用三轮车出去收废品,差不多一天能有个几十块钱,也够自己吃饭了。


张阿姨有个儿子,当年考上大学的时候,张阿姨在村里嘚瑟得好一阵子,后来张阿姨的儿子毕业之后就在城市里面打工了,据说每个月有好几千的工资。


这又给张阿姨嘚瑟的,见人就要夸一下自己的儿子。张阿姨的儿子也很努力,在城市里面工作稳定,也找了个女朋友,按现在的潮流,小两口要结婚,张阿姨的儿子需要在城里面有套自己的房子才行。




所以张阿姨算了好久,将自己和老伴的棺材本都拿出来了,给儿子在城市里面首付了一套三居室的房子,小两口也如愿地结婚了,而张阿姨继续每天早出晚归的去收废品。


这种简单的日子,在过了一年多之后,张阿姨的儿媳妇生了个大胖小子,而在儿媳妇生孩子之前半个月,张阿姨就被自己儿子叫到城市去了,帮儿媳妇做饭,顺便照顾这个新手准妈妈。


当时张阿姨知道,儿媳妇要生小孩,亲家母肯定会到现场,自己也不能不去,但这个去了之后,什么时候回得到自己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就不好说了,也不是自己能决定的了。所以张阿姨做了长久住下去的准备,同时在金钱上也将自己这段时间的积蓄都给拿了出来,而老伴则继续到工地打工。




到了城市之后,果然和张阿姨想的是一样的,上去就是给儿子儿媳妇当免费的保姆,帮忙做饭、洗衣服、收拾屋子等等,这些都是免费的,甚至于买菜还要自己掏钱出来。


只为了将怀孕的儿媳妇的照顾好;当儿媳妇生产之后回家坐月子,这个时候还是张阿姨来照顾产后恢复期中的儿媳妇,时不时地还要被儿媳妇投诉一下,张阿姨做的战战兢兢的,生怕哪里又没做好,儿媳妇又不高兴了。


在儿媳妇出月子之后,也在休假期,可以自己照顾小孩了,张阿姨也给儿子儿媳讲了,想要回农村老家一转,下去办理一点事情,但儿子儿媳这里却不同意了。


“妈,你看你年纪也大了,在这里大家都可以照顾你,还可以给你养老,毕竟城市里面的医疗水平比下面村子里面好很多”。




“妈,你看现在孩子还小,我又是个新手,很多东西不懂,你在这里也可以教教我,我给老公讲过了,每个月给你1000块钱的生活费,你就拿着用,想吃什么吃什么”。


说了很多,反正就是不准张阿姨走,害怕张阿姨回去了就不来了。而张阿姨也因此拿到了到城市之后的第一笔生活费,之前买菜什么的费用都是张阿姨自己出的。


看着儿媳妇这么殷勤,张阿姨心里明白,无非就是想让自己留下来,继续给她们当保姆,至于这个1000块钱的生活费,怕到最后还要自己贴进去,不过比起开始的时候好多了。


张阿姨也就只能接受儿媳妇的要求继续留下来了。


这个事情,美名其曰是为了老迈的父母,其实最后还是为了自己,让自己不是那么累而已。


没错,在我看来,这个老人帮子女带孩子,就是一个养老的潜规则。




养老潜规则


正常来说,父母和子女住在一起,是一件好事,毕竟老人年纪大了,有个什么意外,子女也可以在身边照顾着,而要在老家发生什么意外了子女回去还需要一点时间才行。


但很多老人都不喜欢和子女住在一起。


因为子女的家庭毕竟不是自己的,要自己还有点精力,能够带孩子还行,子女都会要求帮忙带孩子的,但要身体不怎么好,精力不好的人,你认为子女会邀请你过去吗?




你啥事情都做不了,过去了,不只帮不了什么忙,还反要子女照顾你,这样的情况很少有子女会让你过去的。


所以我认为,一般子女要求过去和他们一起住,一般都是你还有能力帮他们做点什么事情,比如说做做饭,比如说带带娃,在比如说收拾屋子,洗洗衣服,这就是一种交换,你用你的劳动力来换取微薄的金钱和养老的机会。


所以也就出现了所谓的潜规则,无非就是子女认为父母还能为他们贡献一点能力而已,说的其他话无非就是顺带的。




一般来说,养老的潜规则,有以下几种:


第一点,等价交换,老人带娃子女养老。


这个是现在社会最常见的情况,有多少家庭没有让父母过来带过娃呢?而父母来的时候,总不能闲着吃白饭吧,是不是也要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才行,是不是得给娃个红包或者压岁钱才行?


所以对于老人来说,自己让自己去帮忙带娃,很大程度上只是让自己当免费保姆而已,正常情况下,子女给的生活费一般都不够家庭的开支,自己还要往里面贴钱,至于贴多少,就看各家情况了。




第二点,无事不登三宝殿


在农村里面,很多家庭都是老人和子女同住一个房子的,但相互之间的交流比较少,一般情况下,子女只会在想要父母做个什么事情的时候,才会主动去找父母,比如说前面说到的帮忙带娃,比如说找父母要钱什么的,而平时很少会和父母交流。


第三点,等价交换,婆婆照顾儿媳妇儿媳妇才会照顾老去的婆婆


其实在平时生活中,婆婆为儿媳妇付出了很多,儿媳妇不一定记在心里,但要婆婆没有做什么事情,儿媳妇会一辈子都记在心里,这就是太正常的事情了。


当然,当儿媳妇嫁过来之后,首先就是婆婆要带儿媳妇熟悉这个家庭,能帮儿媳妇做的事情就做一些吧,做之前最好问清楚需要做到什么程度,不然现在的儿媳妇都有自己的想法,一个理念不合,容易出现矛盾。


正常来讲,婆婆只有照顾了坐月子的儿媳妇,然后照顾了娃娃,儿媳妇才会在老人老去的时候随手照顾一下,起码不会出现那种恶语相向的事情。




写在最后


“你陪我长大,我养你所老”,这句话是多么的美妙,但在现实生活中,总是活生生的被击破。


其实说到底,这就是一种交换罢了。在婆婆还年轻的时候,好好的照顾儿媳妇,听儿媳妇的话,没有出什么大的纰漏,才会在老去的时候享受儿媳妇的照顾。


我见到过村里一些有退休金的家庭,退休后仗着自己有钱,天天出去这里玩那里耍的,没有怎么照顾家里照顾儿媳妇,到老了,走不动了,又舔着脸回来让儿子儿媳妇照顾的人,这样的人通常都不会有什么好的晚年,都比较闹心;




也见到过一些老人,没什么钱,就拿自己的双手为儿媳妇做了很多力所能及的事情,到老了走不动的时候,儿媳妇都会好好照顾老人的,起码不会出现没饭吃的情况。


有一句话,叫做婆婆做初一,媳妇做十五,前二十年婆婆怎么对待儿媳妇的,后二十年儿媳妇就怎么对待婆婆,人心都是肉长的,将心比心的事情多的很。


就像四川有个婆婆,在丈夫去世7天的时候改嫁了,出去二十多年了,后面又回来让儿子儿媳养老,谁的内心没有一点芥蒂?




所以这些事情,看似是潜规则,但真真实实地关系着自己晚年的生活。但不管怎么说,作为父母的,还是需要有自己的一点底气,有自己的一点作用,不然你连参与潜规则的机会都没有。


而父母,最好是给自己留一点钱,作为养老的应急使用,社会天天都在变化,谁知道是变好还是变坏,手里有钱了,心里才有底气。这也是养老最基本的东西。


发布人:879b****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