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康壮
不能让评奖沦为一门生意
近年来,有一些害群之马拉大旗作虎皮,打着“中华”、“全国”、“亚洲”、“世界”等炫目名头,滥发乱选;有的非法设计制作销售颁发勋章、奖章和纪念章,把干净纯粹的评奖做成了一门生意。
6月2日,全国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协调小组颁布了关于评选评奖工作的负面清单。具体内容有11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国家功勋荣誉表彰条例》、《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目的在于维护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微评:
一直以来,民政部等部门从未放松过对类似“瞎评乱选”的打击力度,公布过一批批山寨机构名单、违规评选活动名单,扬清激浊以正视听。这次出台评选评奖工作的负面清单,11项内容基本涵盖了以往曝光过的种种评奖乱象。11个“不得”,很有针对性,足见有关部门打击决心之大、力度之强。
有了负面清单,对于顶风违规评选评奖的企业或者机构,就要依法严肃处罚,确保每一项国家荣誉都堂堂正正。同时要利用好信用体系和信息公开制度,提醒普通民众擦亮眼睛,辨识出哪些是正规评奖,哪些是“花钱买奖”,自觉抵制不合法合规的评奖行为。(北京晚报)
暂停高危赛事 是对生命应有的尊重
国家体育总局6月2日消息,体育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暂停相关体育活动的通知。从即日起,暂停山地越野、戈壁穿越、翼装飞行、超长距离跑等管理责任不清、规则不完善、安全防护标准不明确的新兴高危体育赛事活动。
微评:
近年新兴的山地越野、戈壁穿越、翼装飞行、超长距离赛事,是安全事故风险极大的“极限运动”,这既有赛事本身“高难险”的原因,也有标准规范、安全管理保障方面的高要求原因。一些比赛之所以出现安全事故,往往背后就是赛事规范化不够、应急预案缺失、安全保障不到位。
从频频爆出的穿越事故到越野马拉松人员伤亡,一次又一次地表明,风险意识的缺失,安全保障应急救援的不到位,都会酿成极大的风险事故,严重威胁着参与者的生命安全。暂停高危赛事,就应该明确制度标准、组织运营、服务保障、安全管理、应急救援等工作,全面排查整改风险隐患,并进一步压实各级主办者的主体责任,强化“安全第一、比赛第二”的安全意识,树立“生命安全是一切比赛的底线”办赛思想,全力以赴严防体育领域安全事件发生。做好这些工作,才是按下高危赛事暂定健的目的所在。(东方网)
为暴雷P2P站台的明星,必须付出代价
P2P平台暴雷,为P2P产品代言的明星却全身而退,赚得个盆满钵满?这种“劫贫济富”的现象伤害着人们的感情,冲击着公平正义的底线。投资者出于对代言明星的信任而购买P2P产品,结果非但无法兑现预期回报,反而血本无归,这种公众人物透支自身公信力从事广告宣传活动的做法,让许多家庭承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伤害。
6月1日,银保监会在发布会上宣布:截至3月末,存量业务尚未清零的停业网贷机构1387家,未兑付借贷余额7161亿元,比去年末减少79家、1046亿元。银保监会表示,将加快追赃挽损,依法追缴高管奖金和明星代言费、广告费。
微评:
《广告法》规定:“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虚假广告,造成消费者损害的,其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广告代言人应当与广告主承担连带责任。前款规定以外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虚假广告,造成消费者损害的,其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广告代言人,明知或者应知广告虚假仍设计、制作、代理、发布或者作推荐、证明的,应当与广告主承担连带责任。”这为追缴明星代言费、广告费提供了法律依据。
对于明星代言活动,公众一个普遍观感是“钱来得太快”“只管带货不管售后”。“欲戴皇冠,必承其重。”公众人物唯有切实承担社会责任,在戏里戏外都自觉约束一言一行,才能对得起社会的信任。对于已经对用户、投资者造成损失的,不管“我也是受害者”的话术,还是诚恳道歉的表达,都不足以让明星免责,唯有踏踏实实偿还代言获得的不当得利,才能挽回自身信誉。毕竟,如果道歉有用,还要法律干什么?(澎湃新闻)
小学生“豪华生日宴”堪比婚宴,豪华之风当刹!
记者近日采访发现,一些家长热衷于给孩子举办生日宴,尤其是过12岁生日时,不仅要在高档酒店请客吃饭,邀请庆典公司进行布置策划,甚至在宴席结束后还组织同学们看电影、KTV唱歌、旅游等。这样一场生日宴花费动辄上万元,有的甚至高达二三十万元。
微评:
多位老师和相关专家表示,大操大办式的生日宴在一定程度上演变成相互攀比甚至是炫富敛财的手段,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老师和学校应对家长和孩子进行正确引导,相关部门也应积极倡导文明新风。
现在整个社会都在倡导文明新风,反对大操大办,但主要针对婚丧嫁娶领域,应将生日宴也纳入其中,通过宣传、教育等途径,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风尚。(新华社)
恐吓老人打“哑巴针”,养老院院长岂能如此粗鲁恶劣
近日,山东滕州市某养老院院长训斥恐吓一老人,声称要给其“打疯针”“哑巴针”,并质问其“要死还是要疯”。如此粗鲁的处理方式,很快在网上引发很大争议。6月1日,滕州市民政局回应称,涉事当事人为院长龚某,已进行批评教育,责令道歉,并将进一步对涉事养老机构和当事人进行行政处罚。
微评:
养老院为了利益最大化,在对外宣传时,将自己的服务吹嘘得天花乱坠;等老人入住后,又粗鲁地对待,毫无服务耐心和专业素养。如此前后打脸的操作,无疑是将老年人当成了赚钱的工具,而不是活生生的需要被认真呵护的弱势者。
随着舆论的发酵,当地民政部门很快介入,责令道歉,并表态进一步处罚。但需要指出的是,它所暴露出来的养老行业乱象,远不止是个案。比如在此之前,时有一些地方的养老院,被曝光存在虐老等问题。有的老人神智可能不太清晰,缺少辨认和表达维权的能力,更让个别护理人员变得有恃无恐。(红星新闻)
本文来源:人民日报数字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