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很多人辞职以后,都会陷入一个误区:认为辞职没有工龄,对养老金有影响,所以就不去缴纳社保。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当职工辞职以后,一般都是自己缴纳社保。如果不是挂靠单位方式缴纳社保,单纯的按灵活就业人员缴费方式自己缴纳社保,这段期间属于待业,退休时候不算工龄。那么不算工龄对领取养老金有影响吗?作为一名多年退休经办工作经验的HR:我提醒你大可不必慌张,因为养老金的核算重点以缴费年限为依据,而不是工龄。其实,对于建立社保缴费制度以后的职工来说,工龄对核算退休待遇(养老金)的影响不大,只要你按期缴纳养老保险即可。下面结合问题,做具体分析,希望能够对你有帮助。
一、什么是工龄?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工龄。工龄是指职工自与单位建立劳动关系起,以工资收入为主要来源或全部来源的工作时间。工龄有如下几个特点:
1.工龄建立的标志。职工与用人单位建立正式的劳动关系,主要依据包括:职工与企业双方签订劳动合同;公司为职工建立社保账户,缴纳社会保险;企业在人社局办理招工备案等。
2.工龄结束的标志。当职工与企业终止(解除)劳动关系,则职工在该企业的工龄就截止了。主要以《终止解除劳动合同证明》、《停保单》等材料为依据。
简言之:工龄是一个时间阶段的差值。
例1:A职工1995年7月参加工作,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2005年7月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那么,A职工的工龄为多少年?
那么A职工的工龄:2005-1995=10年 。
二、工龄对养老金的计算,有哪些影响?
在建立社保缴费制度以前,参加工作的职工、有过知青和参军等特殊经历的人员,他们的参加工作时间、知青和入伍时间,均可以认定为工龄,连续计算。而这段特殊历史时期的工龄,可以作为核算视同缴费年限的直接依据,进而影响养老金的计算。
实际上:以建立社保缴费制度的时间为临界点:
1.建立社保缴费制度以前的工龄,可以作为核算视同缴费年限的依据,进而影响养老金的计算。
2.建立社保缴费制度以后,工龄只是作为核算职工的工作年限的重要依据,对养老金计算没有影响。
注意:工龄有哪些作用?1.建立社保缴费制度以前,工龄是核算视同缴费年限的依据,影响养老金的计算。2.核算经济补偿金依据。3.核算带薪年假、病假依据。4.核算视同缴费年限使用。5.核算年功津贴使用。6.工龄还可从一定程度上反应一个人工作经验和工作熟练度的依据。一般认为,工龄越长,经验越丰富,熟练度越高。
三、辞职后自己缴社保,怎样核算工龄?
辞职以后,还是要缴纳社保的。一般分为两种:一是以挂靠单位的方式缴纳社保,二是按照灵活就业人员方式缴纳社保。两种方式的工龄应如何核算呢?
1.以挂靠单位的方式缴纳社保,算工龄。如果你选择的是正规渠道,以挂靠单位方式缴纳社保,你所挂靠的单位会为你办理招工手续,挂靠期间依然可以算工龄。
2.按照灵活就业人员方式缴纳社保,不算工龄。由于灵活就业人员这一群体本身属于自由职业者(无业人员),自然也就不涉及招工备案、劳动合同等事宜,因此不算工龄。
例2:B职工1990年10月参加工作,他所在城市1992年10月开始建立社保缴费制度,企业开始为其缴纳社保费用,2000年10月,B职工辞职,开始通过挂靠单位的方式缴纳社保,挂靠单位为其办理招工手续。2010年10月,B职工因为挂靠单位缴纳社保费用的成本太高,转而选择按照灵活就业人员方式缴纳社保。2020年10月,B职工年满60岁,办理退休手续。那么,B职工的工龄一共有多少年,累计缴费年限有多少年?
1.B职工的工龄:2+8+10=20年
(1)视同工龄:1992-1990=2年
(2)企业工龄:2000-1992=8年
(3)挂靠单位工龄:2010-2000=10年
2.B职工的累计缴费年限:2+28=30年
(1)视同缴费年限啊:1992-1990=2年
(2)实际缴费年限:2020-1992=28年
由此可见:B职工退休时,工龄比累计缴费年限少了10年。但是,由于养老金的核算主要依据是累计缴费年限,因此对B职工来说,他的养老保险缴费从未间断,即便是工龄少了10年,对他的养老金核算没有任何影响。
写在最后:
1.职工辞职以后,千万不要误认为没有工龄,就不用缴纳社保了。即便是辞职了,也要自己缴纳社保,至少养老保险缴费年限要缴满15年,确保自己到了法定退休年龄,可以领取养老金。
2.就目前而言,工龄对养老金的影响不是很大。建立社保缴费制度以前,工龄会影响视同缴费年限的核算,建立社保缴费制度以后,主要以实际缴费年限为准,工龄对养老金没有影响。只要辞职以后继续坚持缴纳养老保险,养老金的待遇就不会下降。
很多人辞职以后,面对高额的社保缴费成本,选择放弃缴费。对此,你怎么看?
关于工龄和社保等有关问题,欢迎留言!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内容,感谢您的阅读!如果对你有所帮助,别忘了评论、转发、点赞、收藏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