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九六
对于每一位辛辛苦苦打一辈子工的人来说,退休就是最幸福的一件事了。尤其是长期从事劳累工作的人,岁数越大这项工作就对老人生命安全威胁越大。毕竟,人到一定年纪身体各项机能就开始慢慢退化了,所以不服老不行。
而这些年,我们国家对退休人员的保障问题越发关注,就比如老人们的养老金,截至今年,养老金已经实现了"16连涨",对大多数退休人员来说,每年领取的养老金都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而国家每年提高养老金的原因是为了保障退休人员的福利待遇。毕竟,退休之后没有工资,而养老金的增加就意味着老人家能过得更加舒坦一些。
另外,现在我们国家物价也在不断增高,而养老金增长也是高于物价上涨的。此外,中国正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领取退休工资。虽说我们口中总说希望"老有所依",但是现在的老人家都不想依靠子女,甚至有的老人还补贴子女。所以很多老人在年轻时候就缴纳社保,他们觉得老了子女能供养他们更好,如果不孝顺还是退休金更加"靠谱"!
这种担忧也是正确的,毕竟现在不孝子不在少数,很多年轻人根本不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所以很多老人很庆幸自己在有能力的时候缴纳了社保。想必很多人都知道,养老金一直与缴费基数和缴费期限挂钩。你的缴费基数越高,你退休后得到的养老金就越多。
当然,缴费期限越长,也会受到同等待遇。不过,有的人却表示,自己的养老金比别人少很多,而且自己也同样按时缴纳社保了,为何福利待遇相差好几百呢?其实,他们少领取是因为养老金中少了一项,即过渡性养老金。许多人退休后不准备这方面的材料,这导致他们每月领取养老金的人数比其他人少好几百,这笔钱一年下来好几千。而这样东西对广大退休人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它"就是职工档案,又称人事档案,很多人忘记了这一点。
其实,人事档案主要是用来记录一个人的主要经历,这其中包括工作、政治面貌等等。平时我们的工作调度或者是其他经历都被记录在这份档案里,可能有些经历时间长了自己都不记得了,但是这份档案却清晰明了的记录下来了。而员工档案用于个人转换、职称申报、办理退休等。
不过,对于事业单位工作的人来说,保存人事档案比较好,因为工作不会出现很大的变动,整体是比较稳定的,所以档案也容易保存。但对于一般企业或灵活就业员工,基本上没有人事档案。即便你想办理也办理不了,所以正因为如此,很多人才会忽视了视同缴费年限这一项。
视同缴费年限顾名思义就是指职工全部工作年限中,其实际缴费年限之前的按国家规定计算的连续工作时间。从1998年元旦起,国有企业和县属集体固定职工可以按照国家规定计算连续工龄时间。这样的话,退休老人就可以领取到过渡养老金。如果没有人事档案,自然就没有视同缴费年限,也就没有过渡养老金,自然就比别人少几百了。
那么未领取过渡金的会比领取过的少多少钱呢?如果按照男性法定退休年龄为60岁计算,工龄为30岁,实际缴费年限为20年,视同缴费年限10年,按退休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工资6000元计算,退休后每月养老金为1200+720+720=2640元。但是,如果没有人事档案,就没有视同缴费期限,相当于少交一笔过渡性养老金。那么一个月就少领720元养老金,一年内比别人少领8640元。这对普通老人来说已经算是一笔"巨资"了!
从这方面就可以看出,老人抱怨不是没道理的,毕竟这笔钱可以让他们生活得更好。老人退休之后,退休金就是他们全部的收入来源和保障。而一个月比别人少720元,这个数额是不可忽视的。至于养老金不如别人的原因,则是因为缺少"它",即退休时人事档案没有准备好。
虽说国家要保障老人的退休生活,但是国家也不能随便发放养老金,所以办理退休之前一定要准备好全部资料和证明。只要提供相应材料证明你的连续工龄,那么就可以每月都领取到过渡养老金,这笔钱能让不少老人生活得更好!那么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
本文由企业先锋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