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打工人,忍受着“996”的工作强度,每月按规缴纳社保,不就是为了晚年能过上好日子吗?如果老了之后得不到保障 ,那岂不是白白忙活了一辈子?
本以为按时足月地缴纳社保,就不用为晚年基本生活发愁了,然而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中心发布的,关于基本养老保险的数据,却让人不能安心。
在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中心发布的《2019-2050年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中,基于近几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纳比例降至16%与推迟退休的假设,对未来二三十年中国的养老金状况进行了预测。
预测的部分结果显示:在2019年,是由接近2个缴纳者来赡养1个离退休者,然而到2050年,几乎为1个缴纳者来赡养1个离退休者。这意味着,年轻人养老压力不断增大。
《2019-2050年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预测:在“大口径”下,2019年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为4.26亿元,此后持续增长,到2027年达到峰值6.99亿元,然后开始迅速下降,到2035年会耗尽累计结余。
《2019-2050年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
到2035年,最早的80后才55岁、最早的90后也才45岁。所以,没有被国家分配过工作的他们,在经历“996福报”、按时足月地缴纳社保之后,养老金竟然一分钱都得不到?之前投进去的钱都打水漂了?
其实,这一切都是我们杞人忧天而已。由于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从1995年才开始,当时的工资都为几十元、几百元,收取的养老保险金额自然不多。经过多年的通货膨胀,当时虽然只缴纳了几十元社保,现在却能够领取到上千元的养老金。同时,随着人口抚养比的变化,年轻劳动力占比减少、退休人员占比增加,所以在一定时间内产生亏空是不可避免的。
那现在缴纳社保,以后还能不能领到养老金呢?
答案是肯定的。
在《2019-2050年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发布后不久,人社部回应了“2035年中国养老金将要用光”的预测,称“完全能够保证养老金的长期按时足额发放”。
举个例子,早在2016年,黑龙江全年收到的社保养老金为890亿元,而支出养老金为1210亿元,有很大的资金缺口。但是过去了快5年,黑龙江的养老金依旧照常发放。
养老是当前社会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养老保险关乎国计民生,即便是有所亏空,国家也会想尽办法来解决。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可以稍稍放心了呢?
为了解决未来养老金不足的问题 ,国家已经有了应对措施。
1、双轨制并行
双轨制并行,就是把机关事业单位和普通企业的待遇拉平。把公务员的养老补贴转移到普通职工身上,以降低养老金支付压力。
2、延迟退休
从2022年起,女性工人的退休年龄先每3年提高1岁,等从目前的50岁逐步提高到55岁后,男性和女性职工再开始按照每3年1岁的政策同步提高退休年龄,最终过渡到男性65岁、女性60岁退休。
延迟退休是一个效果较显著的方法,也是国际上应对老龄化问题的普遍方法。只不过要辛苦打工人了,要多打几年工才能好好养老呢。
3、社保基金
推行社保基金能够有效地应对货币通货膨胀,并且还能增加资金,也能够缓解养老金给付的压力。
说到这里,可能就会有朋友问了:都说挣钱的人变少了,领养老金的人多了,提高挣钱的人数不也能缓解吗?
这话说得也在理,但我们也需要看看这个方法是否可行。其实,早在2015年就已经实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了,但是几年下来,出生率又提高了多少呢?现在的养孩成本早已不是十年前能够相比的,多养育一个孩子,对年轻人来说都是不小的压力。想要提升年轻人的生孩意愿,赶在养老金亏空前出现更多“挣钱的人”,道阻且长!
虽然政策上已经有了解决方法,但是最可靠的还是自己缴足养老金,提前做好准备!只要按要求缴足了养老保险,国家就可以为你的老年生活兜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