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话说“养儿防老”,这是与中国传统的男尊女卑和孝道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
“养儿防老”这句话在很多家庭里都认为,后代中一定要有儿子才能传宗接代,在他们眼里女儿是都要出嫁的,生儿也要由夫姓,是外孙,算不得数。
再加上孝道观念的影响,很多人认为只有儿子将来才能养活父母,女儿软弱不堪重负,最后是要嫁到别人家里,会照顾不到自己的父母,因此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上了年纪的人觉得只要有儿子心里才会踏实。
财产分配与晚年生活的好坏有着密切的关系。
尽管这种观念稍显落后,但仍有不少年轻一代进行了非难和反对,却仍不能否认这是许多中国家庭默认的信条。
许多老人认为“不孝有三种,后嗣无大”,仍然认为应该把大部分财产交给儿子,或者帮助儿子买房子买车,使儿子可以对自己负责,自己也可以安享晚年。
其实,财产分配与晚年生活的好坏虽然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并不是绝对的关系,下面我们用三个不同的老人财产分配的实际经验来告诉大家,给儿子存钱,还是自己保管,他们的晚年生活还是有不同的。
三种财产分配造就三种晚年生活。
1.钱给了儿子,但儿子不孝顺
李大叔以为把所有的钱都给孩子,孩子会感谢,以后会对自己尽孝,老了不能走路的时候,他会对自己有所负责。
因此,李大叔退休后把攒的半辈子的钱交给儿子,买了房子买车,把孙子送到优质幼儿园,在起跑线上赢了,甚至连每月的退休金也都补贴上了。
但是现实中却不是这样子的,儿子整天沉迷于赌博,把李大叔的半辈子积蓄赌没了,如果不是因为有儿媳妇想阻止,说要离婚和带孩子走,把丈夫从赌博的深渊中拉出来,那老夫妇的家和新家都被赌没了。
看到这个不成器的儿子,李大叔很奥恼,现在的年轻夫妇要还债,负担也很重,李大叔不想再给他添麻烦,所以晚年生活很艰辛。
2.钱自己拿着
林爷爷和大部分老人一样,想把钱留给子孙,但是自己活着的时候不分配财产,而是通过遗嘱进行,
林白说担心儿子会花光所有的钱,自己一辈子这么长,如果有病了那也就没有钱治了,所以说这也是对孩子的考验。
3.一半给儿子,一般留给自己,
因为刘爷爷在这方面看得更明白,他不会把自己所有的财产都交给孩子,当时孩子说想买一个新房子,希望刘爷爷能在资金上给予帮助,买一个更大的房子,以便大家都住在一起。
但是刘爷爷反对,说房子不只要家人能住下就行,自己也有一个老房子,老夫妇不干预年轻人的生活,双方都可以有自己的空间,储蓄养老,最多只能给他们一半,
儿子虽然没有办法,但也没有怨言,因为父亲的不支持,所以买小了一点,一家人住刚刚好,当然,家里也有老夫妇的房间,可以随时来住。
刘爷爷俩口以前都是公职人员,退休后有了退休金,也有了一些积蓄,生活还算过得乐呵自在,儿子也不用承担什么费用,晚年过得好的老人基本上都照着第三条做了。
事实上,钱应该留给孩子还是留给自己,每个人都要权衡一下,这样做是否合适,孩子是否能很好地利用这笔钱,如何给,什么时候给,要深思熟虑。
如果孩子本身就很孝顺,有计划,这也不是坏事,当然一切都是为了晚年而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