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潇洒宁
图|网络
如今,中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2020年老龄人口达到2.84亿,占比17.17%,不知不觉中,人一晃就老了。
看到这些数字,心里难免会有些惊慌,岁月是无情的,可每个人都逃不掉老去,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随之而来的养老问题,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阶段,为人儿女要尽孝,为人父母将心比心,给孩子减轻压力,可我想在孩子身边渐渐老去......
“我老了,不想住养老院,有错吗?”
李艾是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8岁的时候母亲病逝,后来父母再找,组建了新的家庭。
让人感到欣慰的是,父母和继母给了李艾应有的爱,因为妈妈走的早,李爸爸对于儿子李艾在成长的过程中,格外的呵护于陪伴,才有了如今优秀的李艾。
我们经常感叹,时间都去哪了?看看身边父母的白发,悄然不知我们在成家立业的同时,父母已不再年轻。
李爸爸变成李大爷,满头白发的父亲曾经是儿子最坚强的靠山,而如今需要李艾保护爸爸,爱他陪伴他。
由于李艾夫妻俩忙于事业,没有过多的时间陪伴老人,在金钱物质上尽可能满足老人,但时间会让老人的身体每况愈下,往往需要人照顾与陪伴。
李艾曾多次跟父亲提过:“要不爸爸你去高档的养老院,有人照顾你陪伴你,我们也能放心,住在我这里,我们早出晚归你自己在家内心孤单的很,我们都了解,去到那里我们也不是不去看你,其实跟家里是一样。”
李大爷听了儿子这样说,心情立马有了波动,我就想住在你家里,陪着你一起生活,从小到大都是这样过来的,你阿姨被自己的儿子接回去了,我不想住养老院,有什么错吗?
人到晚年,不想住养老院并没有错,可有些情况真让人身不由己。
儿媳不反对,无意听见儿子心里话,让人伤了心
一次,李艾跟自己的媳妇商量,双方父母的养老问题。
媳妇是一个孝顺又通情达理的人,老人有自己的想法可以支持,但住在家里面,毕竟我们都很忙,在一些细节的问题上不会面面俱到。
李艾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孩子一点点长大了,顾上顾下费心思,生活习惯、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等等,相处久了自然会有矛盾。
咱们的经济能力也不是负担不起,老人的住养老院的费用,尽量还是不要在一起住。
李大爷无意间听到儿子这样说,眼角泛起泪水,更多的是一种孤独与无助,又不得不按照儿子的想法来。
因为爱这一家子人,到老了也不得不妥协,去到那里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情。
伤心的是儿子的态度,妥协的是晚年生活的不易,尽量别给孩子添麻烦。
没有人儿女的陪伴,老人的孤单会更强烈,消除孤单感是接下来要面对的问题。
如何消除老人的孤独感?把养老院当成家
1.充实、丰富他们的生活
老年人的生活多数来说,还是比较悠闲的,无聊的可以做一些活动,与同龄人在一起下下棋、唱唱歌,大爷大妈出来一起跳个广场舞。
不仅能锻炼到身体,内心的孤单感慢慢就消失了,养老院认识新朋友更多了,也是蛮开心的一件事情。
2.多看望,多打电话问候
空闲下来的时间,多去看望,不在家里不意味着孝心就可以免了,多问候老人的身体状况,当你表达足够的关心时,同样可以消除老人心里孤独感。
3.理解沟通最重要
人无论多大年纪,都是需要理解与沟通的。
在《卖房启事》一书中,深刻揭示出老年人害怕孤独的细微心理,两代人在价值观上是有差异的,所以这就需要年轻人,对老人要理解、尊重、以及必要的沟通。
养老问题一直存在,说心酸不易也好,说还算说得过去也罢,需要无愧于心,给孩子做榜样,别去做让自己后悔的事情。
写在最后
都说人到晚年各有各的不易,李大爷的家境还算好的,能去上高档的养老院生活,社会中有多少人晚年生活还需要打工补贴儿女的。
对于要不要去养老院?儿女把父母送养老院是对还是错?
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为人父母多体谅,为人子女多尽孝心。
方式方法不同,各有各的不易,权衡利弊下希望我们能取一个,尽到孝心又让父母暖心的方式,爱有很多有种,多些理解、包容,养老也是另一种幸福的开始。
今日话题:
大家怎么看待老人不想去养老院的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