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6
新华网广州11月2日电(陈雪莹)扎起长发,戴上白色护士帽,换上护士服……在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训课堂,同学们一步一步地跟着老师学习护理操作,聆听着前辈的谆谆教诲。窗外绿树成荫,阳光穿枝透叶,空气中仿佛跳动着绿色的希望……
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余莎。林晓蕾 摄
坚守初心 传递力量
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老百姓的心。社区作为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墙”,急需大量基层工作者参与值守。
“作为教育者和医学者的我们,必须毫不犹豫地践行初心和使命。”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余莎说,在疫情防控中,学校师生合力诠释了一份爱的“传承和接力”。
据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统计,疫情期间学校87名教职工党员志愿者服务海珠区1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合计246天;参与疫情防控各项服务的学生累计355人,服务总时长达4000小时。
学校支援海珠区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新华网发(资料图)
“学校秉承‘精业、慎独、博爱、济生’的校训精神,着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希望培养能承担时代使命的接班人。”余莎认为,医学需要扎根祖国大地办学,需要让学生们了解基层医疗状况,更需要把医疗健康理念送到基层去。
近年来,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加大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力度,与粤东、粤西等地区签订了人才培养协议,定向培养“健康人才”,让学生学有所成后回到当地服务家乡。同时,学校积极开展“三下乡”活动,组织师生队伍深入经济欠发达地区,培育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树起远大志向。
据悉,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近五年共为社会提供培训约3万人次,每年组织科普活动达21次,服务社会人数达7000多人。
创新勾勒发展蓝图
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02年,至今已有118年历史。余莎认为,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必须把优秀的传统教育方式和现代教育理念结合,多途径地借助现代科技,摸索出一条适应新时代需求的现代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建设之路。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代家政业不再是简单的烹饪和保洁,也关乎婴幼儿、老人、孕妇等群体的护理工作。余莎表示,“学校积极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人才培育方向”,面向省内医疗机构、养老企业与机构等的相关岗位,建设临床护理、老年护理、精神科护理等专业方向课程。
此外,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发挥服务社会的功能,制定了《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家政服务提质扩容“领跑者”试点工作方案》,计划每年可培训家政服务业和家政经理人不少于2600人次,可为员工制家政企业人员提供免费岗前培训和“回炉”培训不少于500人次。
婴儿护理实训。新华网发(资料图)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灵魂。”余莎回忆起一位口腔医学技术毕业生创业的故事,很是欣慰——“学生是学习义齿加工设计的,但受限于行动不便,就业成了难题。学校持续关注其发展,最终学生通过学校和企业之间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居家为更多相关企业提供设计服务,实现了自主创业。”
对于医学职教人才培养,余莎认为,高职院校要突出“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书证融通”的教学改革。一要德技并修;二要因材施教,分类分层开展人才培养;三要提质赋能,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医学教育是联结‘健康中国’和‘教育强国’的纽带,学校希望能通过内涵式的改革发展和高质量人才的连续供给,满足社会对卫生健康产业人才的需求,进而增强人民群众的满意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余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