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好多年轻人都在城市,但他们的父母却在老家,一家人分两头住着,不一样的生活不一样的节奏。
我们这拨“90”后已然奔四,老人大多五六十岁了,他们越来越老,好多事情,都需要年轻人帮忙。
比如我自己的父母,去医院看病,有些吃力,没人照顾,只能自己挂号,自己住院,自己在病床上输液。
他们也不会扫二维码,只能拿着现金去各处,老人腿脚不方便,可以想象,没有儿女在身边,他们多不容易。
难道老人老了,就让他们去养老院?
去养老院,简直是最无奈的办法。
还记得刘德华、叶德娴演的《桃姐》有一个片段,就是桃姐老了以后无人照顾,最后罗杰只能把她送到养老院。
养老院哪里比家里好,但因为罗杰工作太忙,桃姐不想打扰罗杰,虽然桃姐是这个家的佣人,但罗杰早已经将桃姐视作了母亲。
这是一个现实的无奈,在香港社会,也许有不少这样的家庭,如今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要面对,留守老人,谁来为他们养老。
朋友小王,老人在老家,她在外地已经十多年了,她说家是回不去了,以后“这里”就是我们的家。
可她父母年龄越来越大,她家也没有男娃,她有一个妹妹,现在外地上大学,小王时常会感叹,像我这样的家,真很无奈,不知道父母老了,该怎样为他们养老。
一来小王还有公公婆婆,两头都是老人,都要为他们养老,有时候顾左不顾右,一个人也没有分身术。
二来每天都要工作,有时候没时间照顾父母,更没时间陪伴父母。
三来现在家家孩子都不多,不像以前,你没时间,就让兄弟姐妹回家照顾父母,更怕即使家里有两个孩子,却都没时间照顾父母。
另有一位同事,也在面临,如何给父母养老的问题,她都四十岁了,还未结婚,父母总盼她早点结婚,可是她总遇不到有缘人。
她更关心的是给父母养老的问题,她爸妈都七十岁的人了,前些年她父亲得了癌症,她因为工作太忙,再加上离家太远,除了给家里寄钱,除了打电话给爸妈,她也别无他法。
还好她有个哥哥,哥哥也在外地,但哥哥也很孝顺,父亲得病,哥哥把父亲接到大城市治病,但也仅限于此,因为哥哥也不容易,生活压力同样很大……
我身边好多朋友,其实孝心都很重,但无奈与父母相隔两地,如今三十岁以上的年轻人,大多在城市打拼,远离家乡远离小地方,可他们的父母正在慢慢变老。
留守老人,谁为其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