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了2.64亿人,占全部人口数量的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亿人,占13.50%。不管从哪个数据出发,都表明我国都进入了高度老龄化的社会。不过,4月16日国家仍宣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继续增长,增长幅度为4.5%。
增长幅度4.5%是非常不容易的。2020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的工资性收入经济增长4.3%,物价增长2.5%,均比去年有所下降。4.5%的增长幅度,说明退休老年人养老金增速超过了在职职工。
养老金调整是社会国家统一安排的,更有利于提低 限高。国家通过定额调整、挂钩调整、适当倾斜的方式调整养老金,养老金较低的人群增长速度要高于养老金较高人群的增长速度。这种情况跟工资增长的情况恰恰相反,工资增长的时候往往是工资收入越高的人群增速越快。
老龄化在不断加剧,为什么养老金还会持续增长呢?
第一,养老金有正常增长机制。2005年《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建立了退休人员养老金增长机制。2011年通过《社会保险法》立法。养老金要根据职工工资增长和物价增长情况,对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进行适时调整。
我们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并不是个人积蓄个人的养老金。而是通过参保人员履行社会责任,体现贡献值,然后按照养老保险制度享受养老金。
按照社会保险法、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有义务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灵活就业人员是通过自己承担全部社会保险费的方式,参加养老保险。通过养老保险缴费,我们养老保险待遇的基本原则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
第二,退休时养老金的计算,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构成。基础养老金跟社会平均工资挂钩,兼顾了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一般来说是按照60%基数缴费,12个月领取0.8%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将有关待遇水平锁定为社平工资,具有极好的保值增值作用。对于我国快速发展的国情是非常有利的。个人账户养老金的余额也只是记账,并不是通过实际投资来获得利息,相应的记账利率从2016年开始由国家统一公布,一般在6%~8%以上。
第三,尽管我国老龄化趋势比较严峻,但实际上就业人员的参保率只有40%,还有非常大的扩展潜力。2019年我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职工数量为31177万人,比上年度增加了1,073万人。
第四,社会平均工资在不断提升,引起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上下限的提升,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压力。
第五,除了养老保险缴费,国家还在不断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的政府补贴力度。2021年国家补贴社保基金的钱数高达2.27万亿元,约占整个社保基金收入的1/4。
第六,国家已经划拨了10%的国有企业股权充实社保基金,让我们的养老金更有底气。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还掌管着超过20,000亿元的社保基金权益。
第七,延迟退休也即将出台政策,预计首先实施的将是个人自愿延迟退休。尽管是小步实施,也能有效缓解养老保险基金的压力。
所以尽管从人口比例上讲,我国老龄化在不断加剧,但是养老保险基金依然有充足的支撑,能够确保退休老人们的养老待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