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养老金的话题和消息,一直是广大退休人员关注的焦点。毕竟退休金的多少,直接关乎着他们晚年的生活质量。今年,养老金再次上调,成功实现了16连涨,这让不少退休人员笑逐颜开的同时,赶忙拿出自己的“小本本”,计算上调后自己能领取多少养老金。不过与此同时,也有一个问题困扰着广大退休人员,并在社会上引起了争论,那就是养老金差距的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退休人员每月能领取上万元的养老金,足可以养活一家人。但大部分退休人员,每月只有2000—3000元的退休金。正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有人就针对这种现象发声了。不少人表示,在岗的时候,由于工作岗位不同、贡献不同,所以工资待遇也不同,这点可以理解。但是退休离岗以后,大家都是靠国家养老的老人,因此养老金就不应该再有高低之分,应该统一。
据了解,我国不同人员之间的养老金之所以存在差异,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大多数,还是缴费比例不同造成的。很多人应该都知道,我国的社保制度遵循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也就是说,员工在岗的时候,参保的比例高,缴费的年限长,那么退休之后的养老金也就越多,反之亦然。而除了这个原因之外,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和企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也有所差异,不过目前已经在调整之中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养老金不一样也是可以很正常的一件事情。毕竟人家上班的时候多交钱了,而你只交了一个最低比例,自然没有人家的养老金高。如果统一养老金,那么对于那些参保比例高的人员来说,也是一种不公平。因此,要想统一养老金,首先要在源头上下手,即统一制定一个缴费年限、缴费金额,不能多缴也不能少缴,这样才能统一。
但是这样一来,又势必造成很多新的问题,例如制定的缴费比例过高,很多职工可能负担不起。如果制定的比例过低,又会给养老金储备造成很大的压力。事实上,对于养老金差距较大这个问题,专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有专家提出,可以采取分级增长制度,老金在2000元以下的,可增长10%;养老金在5000元以下的,可增长5%;养老金在8000元以上的,增长幅度应限制在5%以下。久而久之,养老金的差距就缩小了。
据悉,目前江苏省已经率先做出改革,通过“限制”养老金增长来缩小企事业单位养老金差距。根据江苏省对于养老金的新规,2020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增长5.4%,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增长不得超过3.9%。此外,北京市则遵循“低者高调,高者低调”的原则,低于5646元的,每月上涨65元;高于5646元的,每月上涨30元。
综上所述,在“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原则不变的情况下,还是应该积极参保,这样退休后才能领取更多的养老金。不然,就只能羡慕他人了。对此,大家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