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农村常见的“轮流养老”,看似公平合理,但却是老人的痛
2021-03-21 13:03  浏览:585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轮流养老”是农村多个儿子家庭最常见的一种养老方式。

现在农村七八十岁的老人,大多有两个以上的子女。这些老人已渐渐丧失劳动能力,正面临养老的问题。都说养儿防老,这种方式至今还是我国农村的主要养老方式。

若是在城里,老人们有退休金,养老机构又多,而且现在社区养老措施也日渐完善,就算只有一个孩子,孩子也不在身边照顾,养老也基本不成问题。

可是在农村就不一样了,农村人没有退休金,虽说现在国家已经在农村推行养老金制度,但是一月百来块的金额连基本生活都无法保障,更别说有病有事了。

但凡自己还有点劳动能力,农村老人都愿意自食其力,生活若能自理,也都不愿去麻烦子女。但若是丧失了收入来源,且积蓄又不够,那就只能依靠子女养老了。

按理说,越是子女多的家庭,尤其是儿子多的家庭(因为在农村,按约定俗成的规定,给父母养老那是儿子的责任),养老应该越是不成问题,因为几兄弟可以平摊养老压力。

在农村,儿子多的家庭,在给父母养老一事上,最普遍的做法就是“轮流养老”。就是将父母接到家中赡养,几兄弟或是一家一月,或是一家三月,也有一家一年的,一家到期了,就将父母接到下一家。这样,几兄弟都尽到了赡养父母的责任,而且每家赡养的时间都一样,谁家都不吃亏。


轮流养老,表面看似公平合理,几兄弟之间倒是平衡了,但对父母来说,却是悲从中来。

一、身体经不起折腾

老人年纪大了,身体经不起折腾,他们需要的是舒适和稳定,几个儿子同村的,离得近尚好。但若是距离较远,路上来回颠簸,身体会吃不消。

而且老人年纪大了,反应也越来越迟钝,适应能力也在减退,好不容易适应一个地方了,又要搬去另一个地方,要重新开始适应,对他们来说,身心都是一种折磨。

如果个别儿子媳妇心里有点小九九的,比如老人生病了,他们不愿意带他去医院,为他花钱,只是随便买点药或是干脆就拖着,直到拖到老人搬去另一个儿子家,想着让另一家花钱。这样一来,很可能,小病拖成大病,老人的身体也被拖垮了。

各家的饮食习惯各不相同,若是儿孙孝顺,能按着老人的口味,给另做饭食的,那倒也好。但事实是,大多数老人,住到哪个儿子家,就随着他家的口味一起吃。老人年纪大了,肠胃消化功能自然也衰退了,本来吃不合自己肠胃的食物,已是不利身体健康了,更何况还是频繁更换饮食习惯,肠胃更是吃不消,自然就有损身体健康了。


二、心理上的折磨

老人和小孩一样,年龄越大,心理越脆弱,越需要有安全感,而这个安全感首先是来自归属感,如果他们能够确定自己在一处熟悉的环境中,衣食无忧的长久生活下去,那他们心理上就会觉得踏实,如若不然,只会让他们患得患失,担惊受怕。

轮流养老,每到约定的期限,老人就会被送往另一家,几个儿子家,看似谁家都是自己的家,但实则是谁家都不是自己的家,对于老人来说,根本就没什么归属感,反倒会生出一种被嫌弃的感觉,每到轮流赡养的约定日子,自己就会被这家“扫地出门”,被另一家“不情不愿”地接收,想想都难过。

遇上斤斤计较的那些儿孙,兄弟之间就会因为这个月谁给父母看病多花钱了,或者在谁家多住了几天好似吃亏了,又或者是父母偷将部分钱财给了某个儿子而产生矛盾,吵吵嚷嚷的,难免让老人心里难免。甚至还会矛盾升级,兄弟反目成仇,这都是老人心中的痛。

还有些父母健在的,又是俩兄弟的家庭,往往会采用一家赡养父亲,一家赡养母亲的方式。在一起生活了一辈子的老夫妻,如若是感情尚可的,这么一分开,就不能相互照顾,相互依靠了,心里会感觉被掏空了,肯定是不好受的。


由此可见,多子并不一定多福,老有所养,并非只是吃饱穿暖,要让父母老有所依,老有所乐,除了儿孙孝顺,社会养老制度的健全也是必不可少的。相信随着社会发展,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养老制度定能日趋完善,“轮流养老”这种看似公平,实则却很容易伤了老人心的养老方式也定能得到有效改善。

点右上角“关注”,看陌上花每日给您带来各种农村趣闻杂谈和农事资讯。


发布人:aeaa****    IP:223.213.95.***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