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为乐在我国是有传统的,古到张良帮老人捡鞋,而今所说的小朋友扶老奶奶过马路,这些都是助人为乐的品质。今天这则故事,就和助人为乐有关系,下面是正文,希望大家喜欢。
话说东河村村头有间破草屋,屋子又破又脏,下雨漏雨,刮风漏风。
屋子里住着一位老妇人,七十来岁,无儿无女,恓惶度日。
老太太姓佘,但村里人都叫他余老太,因为大家都说“佘”不是字,或者说压根就没这个字,时间久了,佘老太就被人叫成了余老太。
余老太七十六岁那年,便对村里人放出话去,想找个伺候她的人,给报酬的。
村里人一听纷纷前来,可得知只给一两银子,而且得把她送走时,人们纷纷退却了,这根本就是痴人说梦,一两银子,如果伺候十天半个月还好,如果十年八年呢?
村里人都觉得不划算,便没有人接这活。
可谁知三天后,村口一个叫田罗泰的人来到老妇人家,答应要伺候她。
话说这田罗泰是个穷人,祖祖辈辈守着二亩薄田,除此之外没有任何赚钱之道,他父亲临终前倾其所有给儿子娶了邻村的何氏为妻。何氏嫁过来一看他家的光景,偷偷摸了好几回眼泪。
可现在,田罗泰居然为了一两银子要去伺候余老太,何氏又怒又无奈,说了几回田罗泰也不听,便只好任由他去。
再说田罗泰答应伺候余老太以后,并没有当时就得到她的一两银子,余老太说自己临终前会把银子交给他的。
田罗泰一想,这老太太说不定压根就没钱,可看见她屋里穷苦的模样,不由心生怜悯,第二天就给她修补了房舍,第三天帮她清理了屋子,第四天帮她洗衣服,没几天功夫,余老太的破草屋就变得整洁起来。
看到这里,余老太默默点点头,暗想这年轻人靠得住。
可田罗泰哪里会想到,伺候余老太不仅仅是打扫卫生和伺候吃喝,一天夜里,余老太突然开始流鼻血,吓得田罗泰急忙背起她往镇上跑,一连奔波了几个时辰,终于找到王郎中,好在有惊无险。
接下来这样的事情频繁发生,走路摔青了腿要热敷,受了风寒要热姜汤,频繁咳嗽要熬雪梨汁......
不到一年时间,何氏整日对田罗泰大骂,这个老不死的,说伺候她给一两银子,可来来回回只看见自己往她那里贴钱,哪里赚到了钱!
不仅何氏骂他,村里人也集体来看他笑话,说他想赚一两银子想疯了,结果给自己找了个老不死的娘!
还有人建议他毒死余老太,这样就可以得到那一两银子。
田罗泰也很苦恼,这个老太太怎么就这么多事!
可又有什么办法呢,男子汉大丈夫,言出必行,挺着!
就这样,田罗泰在众人的不看好中,风里来雨里去,始终没有放弃对余老太的承诺,家里的吃喝也会端给他。
时间久了,余老太渐渐习惯了又田罗泰的伺候,也享受得心安理得。
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八年,这几年,何氏为田罗泰家添了男丁,只是日子还是那么烂包。
一天夜里,风雨大作,一声惊雷响过,余老太浑身开始颤抖,随后拉着田罗泰的手,颤颤巍巍的说道:孩子,你伺候了我八年,这八年,苦了你了。
看着余老太的模样,田罗泰想起了母亲临终前样子,不由痛哭流涕:姨娘,你别这么说,我已经拿你当我的亲人。
余老太微笑着点点头,缓缓从身后摸出一幅画轴递给他:你要的一两银子,给你~
田罗泰本来想推辞的,可一看余老太的眼神,他知道老太太不是客气,再说这也不是银子,一幅画而已。
对于种地的人来说,再名贵的画都是纸。
田罗泰接过画,就看见余老太奄奄一息,半晌挤出几个字:我姓佘,我的墓碑上别写错了......说完,就咽气了。
田罗泰放声痛哭,他想起这几年的点点滴滴,虽然清苦,可老太太已然成了他生活中的一部分,越想越难过,屋外的雨哗啦啦的下,他在屋里悲伤的哭。
第二天起,田罗泰张罗着佘老太办了丧事,待丧事结束后,田罗泰发现自己家已经揭不开锅了!
唉,做好人是要付出代价的!
孩子在哭,妻子在抱怨,田罗泰实在是无计可施,猛然想起佘老太给他的画轴,或许变卖了还能值几个钱。
可当画轴打开的一瞬间,田罗泰惊呆了!
画轴上画的是一幅画,一幅摇钱树的画。
更神奇的是,当田罗泰伸手去摸时,那摇钱树上的银子居然可以摘下来,随后又长出来一个。
原来不是一两银子,是怎么也取不完的一两银子。
书生说:这则故事名为《摇钱树》,故事为崆峒书生根据老人传说撰写的原创故事,故事不针对任何人和事,纯属文学创作行为,旨在通过故事传递善意,拒绝对号入座和封建迷信。
我是崆峒山下一书生,喜欢观雪听雨讲故事,欢迎各位看官关注、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