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国家每年都要给退休人员涨工资,让退休人员也能够分享到国家经济发展的硕果。尽管如此,却有部分退休人员并不开心,因为企业人员养老金收入基数低,如果3000元加5%的涨幅,实际上涨150元,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收入6000元,如果上涨5%,那每年也有300元的涨幅。这样一来,企业退休人员与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工资差距会越拉越大。所以,企业退休人员对养老金一刀切式的上涨颇有微词。
对此,有专家提出,现在全国养老金的平均工资3000元,国家可以规定在平均养老金2倍以上的收入,可以暂停或者少加养老金,这样既可以控制养老金的差距越来越大的问题,也可以减少国内养老金发放的压力。因为对于领取高收入养老金的人来说,收入待遇已经很高了,再增加意义并不大,不如去提高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质量,缩小养老金的差距更好一些。
要说我国养老金的压力确实也是很大的,这个压力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我国目前企事业单位领取养老金的人员大约有1.12亿人,国内年年都要给退休人员加养老金,只是涨幅也在逐年缩小。2015年之前,国内养老金是两位数增长,而到了2016年涨幅降至6.5%,2017年5.5%,之后的几年就一直维持在5%的涨幅。而每年新增加的养老金,即使涨幅有所放缓,但总体开支每年都会增加不少。
另一方面,由于老年人口的数量不断增加,2019年中国60岁以上老人的数量高达2.5亿人,占总人口比重的18%,到203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3亿人口。而新生儿数量却在不断下滑,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而随着老年人口的越来越多,养老金支付的压力肯定会逐步增加。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至2050》,预言养老金将在2035年耗尽累计结余。虽然,目前国内养老金并不存在支付压力,但还是虽无近忧,却有远虑。
面对专家提出的新建议,就是在上一年社会平均养老金的一倍以上的高收入退休人员,不再增加或者少增加养老金。也有不少人的反对。反对者也有两个理由:一个是国内养老基金的宗旨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养老金拿得高的人,如果是靠长期积累交出来的,那就没有理由,不让他们增加或少加养老金,否则会影响到“多缴者,长缴者”的积极性。
另一个是,各个地方,养老金多少的标准不同。如果在三四线城市,养老金有六千元以上,算是很不错的收入待遇了。当地物价也不贵,养老金不涨也没关系。但是如果在上海、北京等,养老金待遇较高,生活成本也很高的大型城市,普通退休职工一个月都能拿个五六千元。如果不让他们涨工资,那么他们的生活质量就会下降。
而我们认为,2021年的养老金还会实现5%左右的增长速度,但不应该是所有人都有5%涨幅:第一,要对退休较早,收入较低的高龄老人实行倾斜,因为他们的收入一直比较低,适当地提高他们的收入,有助于对抗通货膨胀,让他们有钱看病。这也秉承了国内养老基金的“提低、扩中、控高”的原则。
第二,适当向老少边穷地区的退休老人进行倾斜,这些人生活环境不好,收入也不高,所以养老金上调很有必要。第三,应该对于每月领取8000元以上工资的退休人员的收入进行适当的限制,因为养老金主要是让你维持基本生活需求。养老金拿得过高有悖基本养老金发放的原则,现在要把有限的养老金放在提高低收入群体身上。而不是让少数高收入退休群体拿着高额养老金,让自己的子孙来啃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