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卖房投奔留学儿女?当中国式父母的牺牲,遇到西方式子女的不负责
2021-02-01 14:09  浏览:875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有一对天津的夫妇,两人是任教于同一所中学的老师。他们有一个儿子,学习成绩优异,在1997年被美国的一所大学录取。儿子在美国留学期间,和一位东北的姑娘相恋,两人毕业后决定留在美国安家。为了支持儿子,夫妻俩节衣缩食,补课挣钱,竭尽全力地资助儿子。

两人退休后,看到身边的朋友儿孙绕膝,尽享天伦,而自己却几年都见不到孩子一面,有时也会想:当初把儿子送出国,是不是是送错了?

2012年底,儿子带着妻儿回天津过年。闲聊时,儿子说自己想在美国创业,但缺少启动的资金,这时儿媳在一边附和道:“爸妈,天津雾霾重,医疗条件比美国差,你们年纪也越来越大,在这边我们也不放心……不如跟我们去美国养老吧。”

儿媳的邀请对于一直空巢的老两口诱惑极大,去美国养老就可以一家团圆,他们可以每天看到儿子和孙子,而且去美国后,国内的房子就可以卖掉,买房子的钱刚好可以资助儿子创业。

2013年的夏天,老两口卖掉了房子,将卖房所得的300多万换成美元,然后飞往美国。

到美国后,老两口像国内的退休老人一样做饭,接送孙子上学,儿子白天外出跑业务,儿媳在家画图,刚开始时一家人倒也其乐融融。但是老两口不懂英语,出门都依仗小辈,而且两代人在一起,生活方式,教育理念都有所不同,渐渐地儿媳讲话再不像以前那样悦耳中听,远离家乡,本就活得憋屈的父亲,怒火总是一点就着,跟儿媳争吵不断。


2014年1月,老两口终于想通了,决定离开美国,重新回国养老。可天津的房子已经卖掉,回去“住哪”是个问题。而且在半年的相处中,他们看出了儿媳是既想享受中国式的长辈为她牺牲,又想享受美国式的自由和不负责。两位老人明白回国养老不可能再指望小两口会给予他们帮助,于是他们想将买房子的钱要回来,这样回国后的生活也有了经济保障。

他们和儿子儿媳几次三番地沟通,可都没能谈好,儿子告诉他们,他拿不出钱。1月7号早上,儿子上班后,老两口决定说服最大的障碍——儿媳。没曾想父亲刚开口,儿媳就用汉语夹着英语嚷起来:“当初到美国难道是我们逼你们来的吗?卖房子的时候我们用枪指着你们了吗?”她的刻薄瞬间将父亲的怒火点燃,双方大吵起来。

儿媳还说:“在美国人们无需对父母的生老病死负责,一切交给政府。”她又用英语说了几句:“当初我有机会嫁给别人的,如果不是你儿子死缠烂打,我过得比现在好多了。”老夫妻俩听懂了大概,父亲气得脸色发白。突然,他冲进厨房操起一把菜刀......

最终儿媳当场死亡,父亲也被扣押在洛杉矶双塔监狱内,警方要求支付100万美元方能保释。9日晚上9点左右,狱警发现父亲已经死亡。他将床单撕成布条,自缢身亡。

两个月后,母亲处理完后事,心力交瘁地与儿子重新生活。儿子感到已经无法在美国生活,决意带孩子一起回到天津。飞机上,四人一路恸哭……


老人怀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卖房投奔自己的儿子,可这所有的一切最终被残酷的现实所打破,养老梦碎后,他看不到未来,也回不去家乡。去国外养老,犹如海市蜃楼,又似水中捞月,看似美好,真正走进时才发现并非如此。

无独有偶,在2016年的11月,一位卖房投奔女儿的北京老人,愤然离开女儿家,独自一人在美国机场熬了三天。

这位北京的母亲,老伴很早就去世了,她独自一人将女儿带大,女儿考上了了国内数一数二的大学,毕业后,母亲卖掉了北京的房子支持女儿去美国留学。女儿与第一任丈夫生生了一个女孩,外孙女1岁起就交给了母亲抚养。外孙女12岁时,祖孙俩跟随女儿去了美国。

女儿的第二任丈夫是个美国人,因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她跟美国女婿相处得不好,时间长了,母亲越来越觉得无法继续在美国待下去,她决定离开女儿,回国一个人住。于是她订了一张2016年11月13日回国的机票。

11月3号,81岁的母亲出去遛弯回家发现房子里的东西都已被搬空。女儿女婿搬家了,却没有给她留下新家的地址,甚至连她最喜欢的宠物小狗都没给她留下。起初的惊愕过后,母亲的内心满是荒凉。她给外孙女打了一个电话,让她送自己去机场。外孙女叫车将她送到了机场,到机场后,老人将手里的机票花了100多美金改签到了6号。

就这样,患糖尿病而且语言不通的老人独自一人在机场熬了三天,当时她的身体已经很虚弱,两个晚上没有睡觉,熬得两眼红肿。在机场里,一位热心的华人朋友正好去机场送亲人,看到这位高龄的中国老人独自一在机场,带着两个大行李箱,面容极其憔悴。于是上前询问是否需要帮忙联系家人,老人却表示自己不想留在美国,“死也要死在中国“。


在热心的华人朋友和机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最终老人住进了机场的旅店,等待6号起飞的航班。6号上午,老人在旅店吃完早餐后终于登上了回国的飞机。

81岁老人滞留美国机场三天的消息在网上很快便传开。7号晚上,得知情况的北京社工在首都机场,核对了航班信息,举起写有汉语拼音的接机牌,想给这位老人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当机场工作人员将老人用轮椅推出时,老人见到陌生的社工,立刻从轮椅上站起,以此表示自己身体的健康。

社工关切询问她:“我们能帮您什么呢?”但除了道谢,老人没有表达任何诉求。她说:“在国外,子女本就没有赡养老人的义务。反正在美国我也住不惯,我有退休金,在国内生活毫无问题。”聊了没几句,来接老人的接机人来了。在接机人手里有一张纸片,写着老人的姓名等基本信息。可以看出他们此前并不熟悉。老人介绍,这是她“忘年交的亲家”。

11月12日,外孙女打来电话和老人道歉,接完这一通电话,老人非常开心。她开始告诉身边人:“我脾气也犟,国外住不惯,分手是早晚的事。”也是在12日,老人主动要求“搬家”。来接她的人,据说是老邻居家的年轻小伙子。社工提醒老人去邻居家住,知会一下当地的社区服务中心。老人却说不必了。


这位老人卖掉房子资助女儿出国,后来又尽心尽力地帮忙照顾外孙女,在美国待了数年却依然不懂英语,可以想象她在美国的生活是多么的不方便。所以,她在和女儿女婿闹矛盾后,毅然而然地选择了回国。而没有了房子,回国后的她只能辗转地借住在别人家里。值得庆幸的是她还有一份退休金可以维持自己的日常生活。

近些几年,这种去国外投奔子女,最后晚景凄凉的事件屡见不鲜,影视作品中也有很多这样的情节。

李安导演的电影《推手》中,老父亲被儿子接到美国养老,却因为和美国儿媳的文化差异,以及两代人的代际纠纷,闹得不可开交,使得老父亲最后逃离了儿子的家,跑去唐人街刷盘子维持生计。幸运的是,在这一系列的冲突后,老父亲终于想明白,并接受了国外的生活方式,让儿子帮自己租了一间老年公寓,搬出去独立生活。


古人言“南橘北枳”,如果去到国外,老人心中还留有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的观念,潜意识中认为后代理应孝敬长辈,在异国他乡养老,心情就会不好。远离熟悉的生活环境,又融入不了国外的环境,心情难免低落。加之人到晚年,各方面能力都在衰退,即便努力,成果也有限。所以,老人们如果想投奔国外的子女养老,一定要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

如果自觉无法改变传统观念,融入当地的生活和文化氛围,想让儿女们迁就着你生活,那还是趁早打消去国外养老的念头。至于怎样去调整自己的心态,下面这位台湾母亲的经历或许可以给予你一些启示。

有一位台湾母亲,早年丧偶,辛苦将儿子抚养长大,送儿子去美国留学。儿子学成之后留在美国,并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母亲退休后一个人很是寂寞, 打算去美国和儿子一家团圆。于是她写了一封信给儿子,告知他自己的打算。在等待回信的时候,母亲将台湾的房产和事务做了处理。

收到儿子回信时,她发现信封里有一张3万美金的支票,她感觉很奇怪,因为儿子从来不会给自己寄钱。她赶忙打开信读了起来,儿子在信中写道:

经过讨论,我们决定不欢迎您来美国同住。您对我的养育之恩,以市价计算,约2万美金,寄上一张3万美金的支票给您,希望您以后不要再写信来了。

母亲看完信后,老泪纵横,心如刀割。自己辛苦养育儿子长大竟然被儿子当成了一桩买卖,还估算出了价格。不过后来她也想通了,她拿这笔钱做了一次环球旅行。在旅行中她体会到了世界之大,风景之美。于是她又写了一封信给儿子:

你要我别再写信给你,那么这封信就当作是前信的补充吧!我收到了你的支票,并用它做了一次环游世界的旅行。在旅行中,我突然觉得我应该感谢你,感谢你让我懂得看破、放下,让我看到人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都是无根的浮萍,一切都在变化。如果我看不破,还那么执着、那么痛苦,可能一年半载,我就会郁郁而终。你的绝情让我看破了人间的缘聚缘散,一切都是无常,让我学会了淡定从容。我已经没有孩子了,心无牵挂,所以我才能“无所住而生其心”。我终于明白,对老人而言,生孩子是任务,养孩子是义务,靠孩子是错误。


当然大多数的子女在老人提出投奔养老的要求后,不会像上文中台湾母亲的儿子那样,狠心地去拒绝,他们会因为爱父母以及对父母的赡养义务,接受父母和自己同住。

但子女长大成人后,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生活的重心会放在自己的生活上,很难感同身受父母们的困难和孤独。作为父母,我们需要认清这样的事实,调整心态,尽量做到不依赖,不被啃。

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不管是和子女同住,还是独自一人居住,都要随时提醒自己:老伴,老窝,老本才是最重要的。还是那句老生常谈的话:儿孙自有儿孙福,不要倾其所有地资助子女,一定要给自己留有独立生活的底气!

注:文中图片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布人:737d****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