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0年-2016年,中国共计有1.76亿独生子女出生。而最早的一批独生子女,不可避免地迎来了巨大的养老压力。很多80后、90后小家庭,面临着赡养4位老人和养育1个孩子的窘状,显得力不从心。
从中国现状来看,中国家庭普遍呈现4位老人、1对夫妻、1个孩子的“421”结构,“养老”问题日益严重,老年人的“幸福指数”也逐渐下降。
“希望您不要怪我。”,这句话饱含着独生子女的无奈
小芬是独生子女,出生于1981年,父母都是工人,端着国家给的“铁饭碗”。作为那个年代的独生子女,家庭条件又相当不错,小芬从小就集父母宠爱于一身,过着优越的生活。
小芬的老公同样是独生子女,两人婚后育有一女,日子还算和美。前段时间,小芬的父亲在去买菜时,不小心摔了一跤,腿部发生了骨折。由于老人年过八旬,恢复较慢,需要长期卧床休养。在母亲的照料下,父亲的状态还不错。但小芬作为唯一的女儿,仍然要经常回去探望。
没隔多久,小芬的公公也因脑溢血住院了。小芬和老公既要上班,还要看望两边的老人,回家的时间越来越晚,忙得连女儿都照顾不上。女儿也开始抱怨,觉得爸妈不管她,为此哭了好几次。
小芬身心俱疲,胃口也越来越差。医生告诉她需要休养,否则身体会被拖垮。小芬终于崩溃了,在父亲面前痛哭出声,“求求您放过我吧。”,她把八旬老父送去了养老院,。
小时候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长大后自然要有所回报。虽然赡养老人是子女应尽的义务,但独生子女面临赡养四个老人的压力,还要养育孩子,往往不堪重负,内心的崩溃和痛苦也可想而知。一些子女甚至不得不违背自己的初心,把父母送往养老院。
身为子女,都想在父母面前尽孝,为父母养老。但生活很现实也很无奈,若是自己不能好好照顾父母,把父母送往养老院,似乎也是不错的选择。有人代替自己照顾父母,还有同龄人的陪伴,父母也不会过于孤独。
独生子女如何让父母心甘情愿去养老院?
1、子女要与父母好好沟通
孩子没有长大时,父母就是自己的天,是自己的全部。当子女长大成人,成家立业,父母老了,子女就是父母的天。父母对子女满怀感情,充满期待,不求每天照顾自己,只希望每天能看到子女,甚至能帮上子女,对父母来说都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若是子女实在精力不足,无法照顾父母,想把父母送往养老院,就要与父母好好沟通,让父母从思想上认可和接纳子女的做法,以免伤害父母的感情。
2、承诺并做到经常探望父母
一些子女在把父母送到养老院之后,就完全抛之脑后,不管不问父母的情况,也不会顾及父母的感受,这对父母来说是很大的伤害。
父母去了养老院,子女也要经常去探望父母,了解父母的身体健康状况,多与父母谈心和联络感情,让父母感受到子女的关怀,对父母也是一种安慰。子女在将父母送往养老院之前,就要做出承诺,经常去看望父母,不能弃父母于不顾。
3、让父母挑选可信赖的养老院
老人不愿意去养老院,原因有三。一是老人有一股不服老的精气神,认为自己可以照顾自己。二是老人对养老院存有偏见,认为只有子女不孝顺的老人才会住养老院,为了自己和子女的面子,老人根本不会去养老院。三是老人受一些养老院不良事件的影响,内心对养老院充满了排斥。
在给父母挑选养老院时,除了子女要精心挑选,多方咨询,也可以让父母自己选择想去的养老院。如果养老院有父母的熟人,互相之间还会多一些照顾,彼此的交流会多一些,父母也不至于太孤单。
子女一定要多方探听养老院的口碑,避免找到“黑心”的养老院,以免父母受到身体上的虐待。毕竟父母年纪已大,子女才是最大的依靠,实在无法照顾父母,选择一家可信赖的养老院,就非常有必要。
中国父母的思想比较传统,都想待在子女身边,享受天伦之乐。即使子女没有精力照顾自己,也情愿自己单独生活,而不愿意去养老院“享福”。若是子女能为父母选择一家优质养老院,能做到经常去探望父母,让父母情感上有寄托、有期待,相信父母也会乐意去养老院生活,不愿意给子女增加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