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里面我们总能见到这样的情节。
老人一言不合就去了养老院,每天喝茶、下棋,聊天,丰富的三餐,完善的医疗,24小时人工服务,生活悠然,好快活!
但,这是真的吗?
首先,想进养老院,没有子女的同意,养老机构是坚决不收的!
其次,在养老机构的面前,老人是没法给自己做主的。对,您理解得没错,进了养老院那一刻,老人的权利和尊严就无情地被剥夺了。
那些真去过养老院的人,都不愿意再回去,再住进去,少活8年是妥妥的!
为什么是8年?
20世纪,一群医学家,科学家和人类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证明,能做到:
饮食有节制;(吃个7分饱最佳)天天能活动;(日常运动+娱乐活动)生活不孤单;(有人陪,人际关系简单)日日有盼头;(有希望,有爱好,有目标)寿命平均延长8年。
反之则减寿。
而养老院统统无法满足。
比如:饮食有节制,就完全做不到。
老人到点吃饭,不管饿不饿,好不好吃,都必须吃。如果你不吃,护工喂你吃。在养老院吃得多,运动少,更是常态。
出于安全考虑,老人的运动行为,被严格限制和禁止。所有活动都必须在护工的视线内。连 日常的整理、清洁式的活动都不行,比如:洗衣服(禁止),扫地(禁止),整理被褥(禁止)等等。只能呆呆地坐着,不被需要的感觉非常难受。
如果一定有运动的话,孤独地晒晒太阳可能是最常见的。
而孤独却是长寿的敌人。
俗话说,咱们老人重感情,愿意和老朋友在一起。而养老院恰恰是一群陌生人组成的江湖,人际关系复杂,看似热闹,其实老人格外无助和孤独。
据研, 有孤独感的人,相当于每天抽15根烟。患病几率更是常人的3倍。
孤独感会增加皮质醇,皮质醇是一种压力激素,会控制情绪、健康,免疫细胞和炎症反应,如果皮质醇长期偏高的话,人更容易生病。血压常常比正常人要高出不少。
但是,出于安全的考虑,消除孤独感的方法,在养老院被明确禁止。
因为,运动活动会有风险,老人在养老院受伤,护工和养老机构,都会背负经济和道义上的责任。
比如,参加集体性活动,跳个广场舞。太危险了,那是不行的。再比如:常出门走走,看看风景。那是不行的。养老院有严格的管理制度,需要经书面请示,写申请假条,在院方批准后,才能出门。别说这是在限制人身自由,这是在保护老人,规避责任。
养个小动物,喂个小猫、小狗。那更是不行的这也不行,那也不许,住在养老院的人,没有乐趣,生活的希望都被磨灭殆尽。在养老院生活过的老人,都不约而同地说出:“住在这里,就是度日等死。这里不是家!”的感叹。
唯一盼头,就是家人的探望。
这种环境不折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