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2月2日讯 2月2日,济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召开。会上,济南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壮表示,2020年,是极为艰难的一年,也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济南市人社系统在抢抓机遇中干事创业、在逆势困境中攻坚克难、在迎接挑战中砥砺奋进,全力以赴稳就业、多措并举保民生、千方百计促发展,创造了极不寻常的成效业绩,夺取了疫情防控和事业发展“双胜利”,实现了“十三五”圆满收官。
就业形势稳中向好
城镇新增就业16.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03%
出台稳就业保就业政策措施,召开7次新闻发布会。全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2.9亿元,落实创业补贴4.2亿元,扶持企业和个体工商户3万余家,发放金额和扶持企业数均居全省第一。发放吸纳就业、职业介绍等补贴4.2亿元,援助就业困难人员3.3万人。
开展网络招聘活动365场,参加招聘企业1.8万家,发布用工岗位46万个。
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设立320名用工服务专员,为7082家企业解决用工6.1万人次。开行包车2255车次、包机2班次、包专列1车次,保障4.1万名务工人员顺利复工。四是优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1.6%。开展“情系农民工”系列活动,解决农民工现实难题,《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予以报道。
社会保险待遇水平持续提高
减轻企业和职工负担163.6亿元
全市职工养老、失业、工伤、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 437.3 万、213.6万、278.6万和302.7万。
连续16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待遇提升至147元;失业金标准提高到最低工资标准的90%,实现14连涨;提高工伤伙食补助和1-4级工伤定期待遇标准,实现连续16年上调。
打好社保费“减、免、降、返”组合拳,减轻企业和职工负担163.6亿元,为6.5万家企业返还失业保险金6.4亿元,返还金额全省第一。
开发“区块链”社保待遇直发平台,组织社保基金内控检查、专项核查和风险排查。
人才引擎激活发展新动能
全市人才总量突破200万,城市人才吸引力指数位居全国第八、全省第一
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审核通过1.9万人,生活和租房补贴审核通过6926人。
开展“才聚泉城”引才活动,举办首届省会经济圈校企地合作论坛,签约“双一流”重点高校增至90家,引进高层次人才4221人。
新增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2人,新增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举办国家级、省级高级研修班6期。深入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共培训44万人次,培训人数居全省第一。23名优秀技能人才入选国家级、省级重点人才工程。市属技工院校28所、在校生5.4万人,学校数量、在校生规模均居全省第一。成功举办全市第六届职业技能大赛。
济南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被批准为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引进成立高端人才猎头公司和人才中介服务机构170家,全市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劳务派遣企业数量超过600家,营业收入近300亿元。新引进留学人员创业企业21家,注册资金近2亿元。
泉城人才服务金卡持卡人员达2034人,为1.4万人才发放补贴1.7亿元。济南市管理服务的博士后平台达146家,数量居全省首位。
人事改革谱新篇
开通职称评审“直通车”和“绿色通道”
进人招聘方面,优化程序方式为公立医院和学校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24人,为事业单位引进重点高校优秀毕业生294人。指导全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3000余人。安全组织人事考试43项,涉及考生35万人,做到零失误、零投诉。工资福利方面,落实关心关爱抗疫人员工资福利政策措施,为1352名一线抗疫人员核增一次性绩效工资总量、发放临时性工作补助。探索实施创新人才薪酬激励政策,69家事业单位享受绩效工资总量倾斜、1977名高校院所工作人员实行协议工资制或项目工资制。职称改革方面,开通职称评审“直通车”和“绿色通道”,79名高层次人才直接申报并评审通过高级职称,410名专业技术人才取得基层职称,67名农村专业能手取得中级职称,填补了农民不能评职称的历史空白。
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帮助农民工追发工资835万元
全市劳动用工备案单位达4.7万家,涉及职工115万人,建筑业备案单位4000余家,涉及农民工38万人。开展企业薪酬统计调查,调查样本企业1719家。命名劳动关系和谐企业67家、工业园区1家。
创建“调裁审援”一体化工作模式,设立拖欠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推进“互联网+调解仲裁”,全市仲裁机构共立案受理1.2万件,结案率达100%,调解成功率为72.6%,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3.3亿元。
扎实推进劳动保障监察大数据系统建设,全市1065个在建工程项目全部纳入省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开展根治欠薪攻坚行动,检查用人单位837家,追发工资835万元,在省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考核中取得A级等次。
改作风树新风优服务
市民群众幸福感满意度不断增强
“智慧人社”成效显著。170项实现“网上办”、72项实现“掌上办”、43项实现“秒批秒办”、90项业务纳入自助终端服务范围。建设社保待遇无感知认证系统,方便182万老年人开展待遇资格认证;稳岗补贴、养老金计算器等服务实现政策找人、待遇找人。
“减证便民”取消证明材料37项,缩短54项业务办理时限共计956个工作日。开展人社政策畅通行,推进人社政务服务“好差评”。受理答复12345市民热线10.4万件,服务满意率99%。
开展窗口单位质效提升深化行动,向部分区县拨付提升改造奖补资金130万元。对12个区县人社服务大厅和163个街镇人社服务平台拨付考核奖补资金1505.5万元。
闪电新闻记者 段嘉琪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