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最划算?性价比最高?实际上是很多灵活就业群体最想知道的问题。
养老保险制度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可能比较笼统。有的人觉得,既然是多缴多得,可以集中到最后15年再缴费。毕竟最后15年缴费基数高,缴费钱数多,养老金待遇也应该更高。是不是这样呢?
我们通过分析养老金计算公式,看看养老保险究竟如何交更划算吧。
现在的年轻人参加养老保险生成的养老金待遇,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构成。以前参加工作的老人,由于养老保险制度还不完善,可能会有过渡性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1+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
缴费指数,实际上相当于缴费当年本人的所有缴费月份的缴费基数之和除以缴费当年的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
如果说我们某年按照60%基数缴费12个月,当年的缴费指数就是0.6。如果只缴费6个月,实际上缴费指数只有0.3。
平均缴费指数等于缴费指数之和,除以缴费年限。缴费年限实际上就是看实际缴费年限,每一个月缴费时间的累加,因此即使缴费6个月,缴费指数0.3,最终平均下来实际上还是0.6的。
如果说按照60%基数缴费12个月,可以多领取0.8%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基础养老金,如果多缴费一个月可以领取1/12×0.8%的社平工资。
这种情况下,我们考虑到实际缴费情况,很明显还是越早缴费越划算。因为越早缴费,缴费基数低,付出的钱数少,但是效果却跟社会平均工资绑定。比如说2000年我们按照60%基数缴费,是600元的缴费基数,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按20%比例,每月需要缴纳120元。而到2021年,我们的缴费基数达到了3500元每月,需要缴纳700元的养老保险费。如果我们2000年省下了120元,留到2021年能通过投资理财涨到700元吗?很少有像房子一样的投资产品的。
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个人账户的累计储存额除以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养老保险缴费,每月按照缴费基数的8%记入个人账户。每年国家会公布一次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记账利率,2016年开始由人社部统一公布,近年来一直在6%~8%以上。
虽然说记账利率非常高,但是依然赶不上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幅度,社平工资增幅一直在8%~10%以上。这种情况下,自然是后期缴,划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钱数就越多。
相对而言,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答案不一样。但是两部分养老金战,最终养老金的比例是多少呢?一般来说按60%基数缴费形成的基础养老金占总养老金的2/3左右,个人账户养老金约占1/3。总体来说还是基础养老金更高一些。
所以,还是建议大家选择尽早缴费更划算。没有必要把钱攒到最后,选择最后15年缴费。
另外,参加养老保险缴费满十五年,容易出现失去劳动能力的情况,就可以按照有关规定享受提前退休、退职或者领取病残津贴等待遇。这实际上也是一份很多人忽视的养老保险的保障。所以,还是尽早参保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