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首席评论员胡蓉
5月13日,深圳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的开幕,深圳正式进入两会时间。据本报记者采访发现,不少委员的提案都聚集在了“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等民生领域。
就在几天前,中国公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人口红利是助推中国经济40年高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看待未来中国的人口红利?成为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中最受人关注的问题。
数据表明,目前中国的人口为141178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53%,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的态势;中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8.8亿人,平均年龄为38.8岁。对于目前的人口状况,正如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的形容:“依然年富力强”!数据也并没有回避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有2.6亿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9亿人,老龄化进程确实在加快。
人是劳动者也是消费者,一切社会生产创造都是围绕着人而进行。与人密切有关的民生问题也都有着很强的经济属性,从这个角度看委员们的民生提案,可以得到很多新启示。
有委员提出深圳应加快发展托幼照护服务。这项起源于法国的公共服务最初就是为了释放劳动力而诞生,至今法国、瑞典、日本等国都非常重视托幼服务。几十年前中国很多企业也普遍开办托儿所,中国女性就业率高居世界前列与此大有关系。没有这项服务,每个家庭的经济付出和人力付出都将加重,很多年轻女性为此中断职业生涯,也不利于二胎生育,并加剧了晚育现象。自2017年深圳人口出生率开始持续下降,扭转趋势需要更多生养友好型政策的出台。
再说养老,养老服务同时也是巨大的产业。瑞士有着全球公认的最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老年人的增加也为瑞士创造了更多的工作岗位,优质的养老服务还吸引了众多国外高端客户。而深圳的气候、山海资源、在生物医疗产业上的发展以及综改试点方案对深圳开展国际前沿药品临床应用的支持,都是深圳发展养老产业的独特优势。
深圳可以说是中国人口红利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从经济特区建立起,正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种人才和打工者不断汇集于此,才成就今日之深圳。近年来,深圳的发展吸引了人口大量流入,二者间已形成了良性互动。随着对人口资源的认识提高,很多城市也越来越注重人才吸引,深圳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大。因此,在引进的同时,加强对人口资源的利用与培植对深圳同样重要。
从人口资源角度看,“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便不再是一个个独立命题,它们让深圳发展民生具有了更多意义:既是履行执政为民的职责,更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打造民生幸福标杆的使命,同时也将为未来发展提供更强劲的人口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