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晓娴
我是专注情感的章晓娴 ,有关情感故事请与我倾诉。关注我@章晓娴 ,更多精彩与你分享!看别人的故事,反思自己的人生。
人至中年逐渐关心未来养老的问题,不觉又是一年,新年伊始,几个闺蜜聚餐聊到养老问题,其中有人提议:大伙儿去云南买栋房子抱团养老。
其实抱团式养老最先在西方国家流行,1997年在我国上海也有众筹抱团养老,关系不错的老人住到一起,相互照顾,不依靠子女养老,但可惜15年以后全部解散。
如今这种养老模式在我国也渐渐流行起来了,很大部分取代了旧的养老模式,但是这种抱团养老的模式也有弊端,我有一个同学的奶奶就是从抱团养老院回家的,她坦言:抱团养老是很快乐,但久了人多是非多,还不如宅在家里!
人多想法多,生活争论不休
虽然都是熟悉的人聚集一起抱团养老,但其实并不熟悉彼此生活习惯和日常爱好,真住在一起了,开始的时候大家互相包容,时间久了互不包容,各自有各自的想法,生活争论不休。
赵奶奶自述: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都很开心的,总共15个人一起养老,平时唱歌、打牌、聊天,后来矛盾就多了,我不喜欢打牌,喜欢唱歌,然后喜欢打牌的就嫌我太吵了,我一直憋着就不舒服,久了忍不住想发脾气与她们争论。
还有个李姐比较胖,特别怕冷、怕热,只要冷一点热一点,每天就要开空调,一个月下来电费就比我们多,日积月累耗电比较多的呀!大家于是讨论空调应该怎么开放,各抒己见,争论不休。
另外,我们这一个小张她年龄最小,精神最好,喜欢把没上幼儿园的孙子接过来,哇啦哇啦哭啊闹啊真让人受不了。偶尔接过来也就算了,我们也客气客气,可现在隔三差五接过来了,把我们的院子都闹得要翻过来了。
最后还有就是吃东西,我们15个人。有的喜欢吃软甜的,有的喜欢吃清淡的,还有的居然喜欢吃酸的,什么菜都要放一瓢醋。哎呀,我是湖南人,我喜欢吃辣的,她们那些口味不合我胃口。
到后来吃饭五花八门,吃着吃着干脆开小灶,搞得七嘴八舌,议论纷纷,甚至拌嘴,是是非非也就多起来,搞得整个气氛都不融洽了,于是陆陆续续有人回家了,最后都回家了,也就散伙了。
你想想一家三口都免不了磕磕碰碰,何况平时看起来不错但没血缘关系的一群人了?
大概有人会问:为什么家庭的矛盾很多人可以忍受,而这种抱团式养老就不长久呢?
因为一家人有血缘关系,吵过之后能快速和好,而且一家人不也会涉及到谁花钱多,谁花钱少的问题,都是锅里倒到碗里,不存在谁吃亏,在经济上纷争不会太大。
但是这种抱团养老就不同了,虽然都是朋友,平日里也或许关系较好,但毕竟没有太多金钱利益关系,也没有太多生活小事的牵扯,真的生活在一起了长久的包容就比较难了。
写在最后:
像这种抱团养老其实就是老年人尝试的一种养老方式,虽然散伙了,但何尝不是反映了养老思路的改变?虽然失败了,但我们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相信抱团养老一定会越来越好。
但无论选择什么方式养老,归根结底靠自身。
现在有些人一天到晚就是该吃吃,该喝喝,对未来没规划,年年月月人相似,月月年年钱花光。根本没有想过养老问题,殊不知时间如流水,不早做打算,等到一晃就老了,未来谁给你养老?
有人说:我有孩子,我靠孩子养老。但是要知道有什么父母就有什么子女,你的孩子跟你一样每天吃光用光,他除了勉强养活自己,你还指望他给你养老吗?
所以别把养老寄托于他人,包括孩子。养老靠自身,趁年轻的时候努力拼搏,给自己攒下养老的资本,等老了无论何种方式养老才不会让自己遇到困难。
虽然说活在当下,但我还是建议大家有点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年轻的时候多去拼搏和奋斗,给你现在的人生,也是为以后的人生多增加砝码。
唯有砝码越多,你才能站得更高,你的人生也才能有更多的选择和自由。那样,即便老了,走不动了,我们依然能体面的生活,优雅的变老,幸福的养老!
本文原创/章晓娴,抄袭必究!图片来源于网络,文和图无关,侵删。 #情感故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