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知养老的方式有三种,分别是靠子女养老、靠存款养老和靠养老金养老。前两种养老方式在如今对很多人来讲并不太靠谱,首先就是现在的年轻人本身生活压力就很大,养一个家庭都困难,更何况还要赡养老人;其次大多数人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每个月的收入有限,消费支出又大,能存下的钱也是寥寥无几,所以这两种养老方式只能当作辅助,并不能成为主要养老方式。
很多人认为未来养老主要还是要靠养老金,因为养老金每年会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调整,比如今年因为受疫情影响,在很多人看来养老金应该不会再继续上调了,但是在4月份的时候国家还是发出了上调养老金的通知,并且上调的幅度还是和去年保持一致,所以如今很多人越来越看好养老金养老的方式。
但同样是领养老金,也是有高低之分的,并不是完全都一样的,高的人每月能领上万元,低的人可能只有一两百,差距还是比较大的,那么正常来讲每个月的养老金多少才算正常,达到平均水平呢?
根据人社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退休人员有12310万人,养老金支出49228亿元,平均下来每个人的养老金为3330元左右。有一点要注意的是,这数据并不是覆盖到所有的退休人员,这只是企业退休人员和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数据,城乡居民养老金并不算在里面。
而企业退休人员的平均工资和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平均工资差别也是比较大的,根据数据显示2016年企业退休人员的平均工资是2362元,按照这几年国家上调幅度比例计算,那么到2019年企业退休人员的平均养老金应该是在2940元左右。而事业单位人员退休金,按照企业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2940元和整体的退休金3330元计算,能够得出2019年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平均养老金已经达到了3720元左右,比企业退休人员整整多了780元,所以如果你是企业退休人员,那么每个月的养老金至少要2940元才达标,如果是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每个月的养老金要3720元才达标。
除此之外国内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在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跟社保没有办法比,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城镇居民基本养老金只有162元,这对很多人来讲也就够一顿饭钱,还不足以用来养老,只能作为辅助养老。那么要怎么做才能领到较高的养老金呢?
养老金高低由很多方面决定,比如缴费年限、缴费基数,退休年龄,所在的城市,缴纳的年限越久,相应的养老金就越多;其次就是缴费基数,每个月缴纳的社保越多,相应的退休后养老金也就越多;再者就是退休年龄,现在国家已经准备实行延迟退休,未来越晚退休,每个月能领的养老金也就越多,还有选择退休的城市也很重要,比如在缴纳的年限、基数和退休年龄一致的情况下,在北京退休领取的养老金肯定比在三四线城市领取的养老金来得高,因为养老金多少有一点很重要的是会根据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来决定,正常来讲工资高的城市,养老金也会高。
养老金水平的高低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讲,基本决定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养老金领得越多,相应的生活水平就过得越好,而想要退休后能领到高额养老金,除了社会平均工资水平我们不能自己决定之外,其他的我们都能自行决定,所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年轻的时候多缴纳社保,这样退休后才能过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