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工龄越长,退休后领到的养老金也就越多,这是真的吗?
是真的,但并不绝对。
众所周知,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实行的是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即: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养老金。
另外,领多少养老金受缴纳年限,缴费工资,历年缴费指数,退休地社会平均工资,退休年龄等因素影响。还有就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
至于工龄越长,养老金就越高,是否是真的。下面由【晓梒聊社保】为大家一起一解释。
缴费年限只是影响养老金高低其中一个因素
缴费年限包括2部分。
一,实际缴纳年限。二,视同缴费年限。
其中视同缴费年限只限于1997年7月之前参加工作,之后退休的人。
由于在这之前养老保险采用的不是现行的制度,如果直接按现行制度为其办理退休的话,那无疑抺杀了这一代人为国家做出的贡献。
所以对于1997年之前参加工作的退休人员,再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的基础上,再发给过渡性养老金。即: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
假如,甲乙2人实际缴纳10年社保,其中,乙有5年的视同缴费年限,那么乙就可以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办理退休。而甲则由于缴纳年限不满15年无法退休。
小结:如果档案里没有视同工龄的话,那么过渡养老金也是没有的。
除了缴纳年限外,缴纳工资,社平工资,退休年龄也是影响养老金高低的因素
01 社平工资
社平工资的高低影响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个人养老金受缴费工资所影响,也就是缴得越多,计入到个人账户的余额也就越多,自然退休时领到个人养老金也越多。
其次,社平工资影响基础养老金里的历年缴费指数,而这也是影响养老金的关键。
不同缴费指数下,养老金也各不相同。
假如社平工资是6000元,而你历年的缴费指数分别为0.6,1,3。我们看看交满15年能领多少基础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上年度省月平工资+参保人员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全部缴费年限×1%
历年缴费指数0.6,每月能领(6000+6000*0.6)/2*15*1%=720元的基础养老金。
历年缴费指数1,每月能领(6000+6000*1)/2*15*1%=900元的基础养老金。
历年缴费指数3,每月能领(6000+6000*3)/2*15*1%=180元的基础养老金。
02 退休年龄
为什么说退休年龄也会影响养老金呢?其实退休年龄最主要影响的是个人账户养老金,也就是退休年龄对应着养老金计发月数。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退休年龄越小,养老金的计发月数越大,反之则越大。比如:60岁计发月数为139个月,55岁则为170个月,而50岁则为195个月。
所以说如果退休年龄相同的话,那么在计算个人养老金的计发月数这块则是相同的,反之虽然是同一年退休,但由于退休年龄不同,也会影响领多少个人养老金。
今天晓梒聊社保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更多社保问题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