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漳州试点推广“时间银行” 让养老竖起杠杆
2020-10-29 09:34  浏览:953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低龄存时间,高龄换服务——最近,漳州市试点推广“时间银行”,倡导“今天你帮我,明天我帮他”的循环志愿服务理念,鼓励志愿者为老人提供服务,“储蓄”服务时间,未来为自己或者亲人兑换相同时长的养老服务,实现互助养老。

“时间银行”涉及的服务范围很广、分类很细,分为便民生活类、保健养生类、文体娱乐类、居家安全类、培训教育类、社会关爱类、精神慰藉类7大类,包含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代买物品、陪聊等诸多项目。此外,“时间银行”还对时间积分换算方式做了详细的规定,使实际操作流程更加规范。

截至目前,漳州参与“时间银行”的志愿者累计存储时间1000多小时。年龄最小的志愿者是一位11岁的小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参与志愿服务。年龄最大的是一位投身志愿服务事业近10年的78岁老人。

回望漳州现状,由于老龄化浪潮来袭,全市60周岁以上户籍人口达到92.3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7.6%,其中独居及“空巢”老人比例达34.1%。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但如果只强调“利他”,却忽视了志愿者的正常利益诉求,难以形成强烈的、普遍的、持久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时间银行”却不同,它是道德价值与使用价值的有机结合。它的志愿服务双向流通,将志愿者的付出置换成“爱心时间”。这个创新创意,实现了利他与利己的结合。大量低龄老人参与社会服务的意愿十分强烈,在力所能及的情况关照“老姐姐”“老大哥”,为将来积累了“服务值”,可谓双赢。这种激活志愿服务的“杠杆之力”,真正实现“帮老人=帮自己”——这,大概是“时间银行”最大的价值与启迪。

另外,“时间银行”中的志愿者与被服务者多是老邻居,过去基于人情的邻里互助,如今转换成了公益性、精准化的“时间银行”模式,付出的心甘情愿,接受的也心安理得,倡导一种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邻里风尚。

这样“时间银行”就像一个杠杆,轻松撬动了“共建共治共享”。不过,“时间银行”在制度设计上很美好,可是付诸实践,却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例如,准入资格如何审核?人员如何安排调配?如何衡量服务标准?搬家后“服务值”能不能异地提取?

另外,银行要稳定运转,需收支平衡。同样,时间银行也需收支平衡,同一时间提供的志愿服务和需要的服务时间需要保持大致相当。可是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人越来越多,也就意味着需求越来越大,志愿服务能否跟得上?况且,实体银行都有破产、被挤兑的风险,“时间银行”兑现于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的未来,人们是否有信心?

种种问题烦琐而复杂,也决定着先进理念能否妥善落地。目前,漳州市民政局计划根据试点工作情况,推动建立协调制度,同文明办、财政、妇联、共青团等部门加大沟通和协调力度,积极稳妥探索推动建立“时间银行”制度;力争打破现实阻碍,实现更大范围内、更长时间段的养老互助服务通存通兑。

相信,经过精心规划的“时间银行”,不仅能存下时间,更能存下人们对养老无忧的期盼,让越来越多的人从中获益。(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益纯)


发布人:0608****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