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常说养儿防老,父母们含辛茹苦把儿女养大,供他们读书,帮他们成家立业,倘若有一天父母老了,病了,腿脚不方便了,那儿女是不是该把老人接到身边,给他们养老,尽尽孝心?
按理说,父母和儿女之间,应该是血浓于水,即便生活在一起有些磕磕绊绊,但大家是一家人,没有解不开的疙瘩,应该都能和平共处。
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那些高高兴兴去儿女家居住、养老的父母,大多数都活得没那么自在、甚至闹得不欢而散。
02
下面我们来看看几个真实的事例吧。
王阿姨:在女儿家住了一年,我就跑回了老家。
我家就一个独生女,结婚后他们小两口在离我们很远的城市买了房子。女儿怀孕后,孕吐很严重,我二话没说就跑去照顾她。
每天一日三餐给她和女婿做好,还帮他们洗衣服打扫卫生,那些日子里,他们过得特别舒坦,但我感觉到女婿似乎有些不太习惯。
在农村生活的我,一到九点多就习惯上床睡觉,可女儿女婿却常常玩手机到半夜,周末他们总是睡到十一点都不起床,三遍五遍叫起来吃饭都叫不动。
我说了他们几次,女婿就一副很不情愿的样子。为了女儿,我忍了。
孩子出生之后,家里的开销一下子大了很多。我总是省着花,女婿和女儿算账被我听到,说工资月月都花光了,负担太重了。
我就把自己的钱拿出来买菜,给孩子买尿不湿啥的,还不好意思给他们说。
在女儿家住了一年多,心里总是别别扭扭的。他们一吵架,我就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帮谁都不对,但我心疼女儿啊。
后来,我找了个借口就回了老家。以后想女儿我会去看看,但我不会在他们家常住,他们不自在,我也不习惯。
张女士:如果可以,我愿意给公公买套小房子。
婆婆去世后,老公把公公接到我家养老。说实话,我心里有些别扭,但还是很热情地照顾他老人家。
一日三餐我做饭,公公的衣服也是我来洗。但有一件事,我却很不习惯。我有个习惯,天天都要洗澡,可公公却十天半个月都不洗一次。身上常常有股很难闻的味道。
我不好意思说他,老公居然也惯着他说不洗就不洗吧。
洗碗的时候,他舍不得用清洁剂,洗出来的碗油腻腻的:我喜欢吃肉,每顿饭无肉不欢,公公却总是喜欢清粥馒头或者捞面,我们吃不到一块,饿得我半夜爬起来煮泡面。
他还特别爱玩手机,儿子放学回来,看见爷爷玩手机,连作业都不写就跑去和他一起玩,他还强词夺理,说让孩子大脑休息休息,不能总是读书学习。
对于公公这一连串的行为习惯,我实在忍无可忍,就想给他买套小户型,住在我们附近算了,可一问房价,我们买不起啊!给他租房,老公不愿意,嫌邻居笑话,更怕老家的亲戚说他不孝顺。
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03
结语:像王阿姨、张女士这样,和子女父母住在一起不习惯的事早已不是个例。我曾经问过很多老人,他们都表示不会和子女同住,年轻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父母住在一起,矛盾在所难免,本来一家人和和气气的,却因为住在一起,滋生了很多不愉快,这是老人们不愿看到的。
我想说,这其实是一种病态的现象。为什么以前的人,吃住都不好,一家人却能在一起和睦的相处?而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大家却越来越自私自利了?
年轻人眼里容不下老人,觉得他们习惯不好,吃不到一块、聊不到一块,可他们忘了,自己是怎么长大的。
有些年轻人买房子啃老,娶媳妇靠父母,找工作还要剥削父母的血汗钱,等到成家立业,父母该享享清福的时候,却把他们丢在老家,很少去关心和照顾。
04
其实,做父母的并不贪心,也不愿意给儿女添麻烦,只是希望在他们孤独无助,身体不好的时候,身边有个贴心的人,能说几句暖心的话,给他们做一餐热饭。
俗话说:“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对父母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在他们的有生之年多一些陪伴和照顾,是每个儿女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不要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那些住在儿女家的老人,也不能事事倚老卖老,多考虑一下儿女的感受,大家都退一步,彼此理解和尊重,住在一块就没那么闹心了,你说是不是?
_END_
亲们愿意和父母同住吗?欢迎留言说说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