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老师在一次演讲中提到,想要养儿防老几乎不可能,不是孩子不孝顺,是一对小年轻,上面4个,上面这4个顶上还剩2-3个,请问,他养的起嘛?!
我这个中年人的回答是,养不起。
作为子女,我没养过我的父母,首先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退休金和医保,不需要我养;其次我是外嫁的女儿,不跟他们一起生活,也不在一个城市,他们生病需要陪护我只能跟公司请假或者辞职,我做不好;最后我只生了一个孩子,要想自己老了也有退休金,需要年轻时有工作能投保,做不到为了养父母的老将自己未来的养老问题留给我的孩子去面对。孝敬长辈的道理谁都懂,但要身体力行做到满意满分却无比艰难。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这养老的难题,不仅关乎个人的人品,更关乎社会发展现实。
现在老人们的养老现状是怎么样?
80后的父母可能60-70岁居多,他们80-90岁的父母有些尚还健在。这些60-70岁的老人们可能是目前照顾80-90岁老人的主力,他们的代价是放弃了帮助自己30-40岁的子女照顾他们的下一代,还有可能牺牲自己的所有精力乃至生命照顾可能高龄失智失能的老父母,他们将父母的养老当作自己的义务,暂时忽略自己也同样是老人,度日如年。
这些60-70岁的老人,他们很可能跟子女不在同一个城市,他们是空巢老人。就像他们当初支持孩子离开家乡,奔赴大城市谋一个更好的未来一样,他们不忍心因为自己衰老造成的病和痛把孩子就此召回身边。也许他们有兄弟姐妹,碰巧还能同在一个城市,那是他们老年时最可靠的来自亲人的支持。这支持由于手足同样衰老的年纪,显得无比的脆弱。
那些30-40岁的中年人,理应担负起“养儿防老”责任的孩子们,他们正处于什么样的条件之下?上有老下有小,孩子正在碎钞,父母留在家乡异地,自己开始面临中年危机。即便有心,他们又有多少力可以给父母养老?
以上是从养老靠家庭成员考虑的困难现实,但是切换角度看,能看到一些有希望的方面。
现在这批独生子女的父母,大多有养老保险,养老最基本的吃饭和看病问题,有了基础性保障;9037这样的养老政策,将社会化养老逐步变成现实,90%的居家养老,是指在自己家中,接受社区或养老机构的入户养老服务;养老行业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从政策,投入等方面受到了更多的扶植;社会养老人员队伍在扩大中,更多的人将养老当作自己的工作,从社会分工上承担起给别人养老的工作职责。
#养儿就是为了防老吗#所以不用担心养儿不能防老就没得养老,养老问题的解决会换成别的方式。
1,社会来养老
家庭小型化,社会分工细致化,养老问题需要社会整合资源,协调解决。生活能自理阶段,可以居家自助养老,也可以和志同道合的朋友抱团养老,还可以入住高档养老沟通参加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享老;生活欠自理阶段,可以申请长护险政策,享受有政府补贴的入户养老护理服务,也可以请家政人员协助养老,还可以入住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接受全天候专业照护;完全失智失能阶段,可以入住有专业照护经验人员的养老院;弥留之际,可以入住安宁介护机构,平静走完最后一段路程。
2,可以提前规划准备养老金
体面的养老,需要在自己不再工作时,还能有源源不断的收入来源。
最容易做到的是交够养老保险,获得领取养老保险资格。子女给养老金是孝顺,需要子女有孝心且日子过得不错;自己能领取养老金是年轻时的投资回报,能逐年上涨,还不用感谁恩情(其实很多老人会因为自己每个月能领到一笔退休金而发自内心的感谢祖国)。
如果想增加养老金的金额,还可以在自己挣钱能力最强时,增加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或者进行资产投资。
“睡后收入”多了,不止养老金充裕,甚至可以提前退休。
3,储蓄个人的“时间银行”
尊老和爱幼是一起的,养老不应该就是道德约束,而是基于感情的回应。如果父母养育子女一场,是为了自己的养老,父母的爱只是一场交易;如果父母子女一场,渐行渐远,能望着背影要自己不必追,那是只求你好的无私,子女将无以为报。放在长远的时间里看,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是在不可或缺的时候有能力,能出钱或出力,是自己能过得比父母更好,是自己能给自己的子女比自己父母更多更好的养育环境和资源。让父辈的基因延续下去,生生不息。
储蓄个人的时间银行,对家人就是做自己也喜欢的人,成为孩子们的榜样;将属于孩子的那部分时间和精力完全留给孩子;对社会就是贡献一部分的个人公益时间,我为人人。
能付出的人是有福的。
4,永远保持对生活的好奇,什么时候都可以从头开始,如若新生。
如果你不认为自己老,老的就是别人。80岁,90岁的年纪,依然可以像少年一样燃。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自己的内在支持系统。
塔莎奶奶没有养老问题,她每天忙着画画;
杨绛先生没有养老问题,她92岁还在写《我们仨》;
“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没有养老问题,他96岁接受采访时还在给工作,给病人做手术;
73岁的北海爷爷没有养老问题,他在玩抖音;
56岁的苏阿姨没有养老问题,她在自驾游的路上收获着更加自信的自己。。。。。。
以上,应该能回答题目中的提问,养老靠谁怎么养。
你认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