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毕节市七星关区碧海街道晚晴康养中心,崭新的楼房、优美的环境、清新的空气让人心旷神怡。“这里环境好、服务好、设施设备齐全,老人也多,我们一起活动、看电视、聊天,生活过得很惬意。” 80岁的饶礼凤笑容溢满眼角。
饶礼凤是毕节百货公司的一名退休职工,因年纪大加上患有高血压,家人不放心她一个人在家,便将她送到了康养中心养老。生活了两个多月,饶礼凤觉得这里的工作人员专业耐心,在这儿养老既安心又放心。 据了解,晚晴康养中心于2020年8月投入运营,是一个集颐养、生活照料、康复保健、护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养老机构,也是七星关区首家公建民营、医养一体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中心投入资金1100万元,占地20余亩,建筑面积约8000多平方米,设置养老床位180多张,并有豪华标间、豪华单间两种户型。每个房间内备有电视、独立卫生间、24小时热水沐浴、紧急呼叫系统、消防报警系统等。
在康养中心的3楼,棋牌室、书画室、手工室、社工工作室、多功能康复室、影音室、舞蹈室等一应俱全。晚晴康养中心副总经理张莉介绍,康养中心还是毕节市书法、美术、摄影协会创作基地,来自毕节市的许多艺术界人士提供了多件书法、绘画、摄影等艺术精品,丰富老年人的生活。 “老年人是时代发展的见证者,他们经历过风风雨雨,为国家做出了积极贡献,理应拥有幸福的晚年。”张莉介绍,现在很多退休的老人都渴望能够在环境优美的地方养老,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而晚晴康养中心的建立,能极大满足他们的需求。
晚晴康养中心致力于给老年人提供安全舒适的康养环境,是七星关区推进康养事业发展、改善民生、增强群众幸福感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七星关区不断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养老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为更好回应老年群体对“老有颐养”的美好向往,七星关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农村敬老院规范管理细则》《老年人优待办法》《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实施细则》等文件,为推进全区养老服务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同时,七星关区不断加大对养老服务行业投入力度,2011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9000余万元,兴建农村敬老院34所、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23所、农村幸福院115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2个,确保每个社区老年人都有活动场所,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
此外,七星关区积极支持民办养老服务业发展,积极落实民办养老机构优惠政策,成功引入3家企业创办民办养老服务机构,下达建设补助资金累计102.9万元,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每年支出购买服务资金264.52万元,开展居家社区日间照料服务和上门实体服务,切实提高特殊困难老人的生活质量,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多姿多彩,更有温度。
通讯员 李金苗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夏民
编辑 潘晓飞
编审 王璐瑶 杨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