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达退休年龄以后,我们能领多少时间的养老金?一直是一个争议不断的话题。退休后能领多少年的养老金,也大致存在两种说法,一种是按照平均寿命计算,另一种是按照实际寿命计算,接下来咱们一个一个说。
我国现行退休年龄是,男性统一60周岁,女干部和灵活就业人员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不包含特殊工种)。从不同的退休年龄来看,女性要比男性多领一些年的养老金。所以,如果夫妻之间只想为一方参保,两人身体都比较健康的情况下,还是为女性参保比较划算。
言归正传,按照人均寿命计算
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1.4岁。
如果按照以上数据计算,2000年以后,办理退休女工人,可以领取21年的养老金(小数点不计算),女性干部和女性灵活就业人员,可以领取16年的养老金。男性要吃亏一些,只能领取11年的养老金。
2021年“十三五”期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了77.3岁
那么,按照现行的退休年龄计算,女性工人可以领取27年的养老金,女性干部和灵活就业人员,可以领取22年的养老金,男性退休人员可以领取17年的养老金。
延迟退休实施后,能领多少年?
80、90后,两个年代的人,完全干上了延迟退休的实施,这两个年代的人,统一65岁退休已经成为定局。假设延迟退休实施后男女同步65岁退休,按照目前的人均寿命计算,可以领取12年的养老金,这样一来女性退休人员也就失去了原有的优势。
当然,这里也只是保守计算,因为随着医学的进步,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人均寿命也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延迟退休达到终极目标(65岁退休)之后,领取养老金的年限还会更长一些。
延迟退休实施的同时,国家明确规定,不会“一刀切”,要分不同群体,职业,性别,稳步推进。这也就是说,在延迟退休实施的初期,女性的退休年龄仍然比较“靠前”,领取养老金的年限相比男性而言,优势仍然存在。
那么,如果按照实际寿命计算,能领多少年的养老金?
相信很多人都发现,身边的高龄老人越来越多。寿命在75岁左右的老人特别常见,80岁左右的老人,也十分普遍。那么这也就变相的说明,实际领取养老金的年限,要普遍高于按照人均寿命计算的领取年限。
如果按照80岁的年龄计算,女性退休人员一般可以领取将近30年左右的养老金,男性领取的养老金年限也有一定的提升,大概在20年左右。(这里指的是大部分人,少数因意外、因病去世人员不算其中)
延迟退休实施后,对实际领取年限有没有影响
如果说没有影是假话,延迟退休实施后,实际领取养老金的年限可能会有一定的“缩减”。为什么这么说,最主要的原因,是延长了工作年限,影响到了人均寿命。其实说白了,我国的人均寿命近些年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退休年龄早一个最主要的原因。
早退休,不再需要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不再需要背负工作的压力,有更多的时间强身健体,心情变得轻松愉悦的同时,才是长寿的“秘诀”。那么延迟退休的实施,无形增加了生活压力,必然会影响到个人的身心健康,随之而来的就是寿命的缩减,也就直接导致领取养老金的年限的降低。所以说,还是会有一定影响的,具体影响的大小,需要按照政策实施的“力度”判断。
其实,缴纳社保是一种基础的晚年保障,不应该用投资的角度来看待,如果用投资的角度衡量社保,也就等于变相的扭曲了社保存在的价值。能领取多少年的养老金,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只要活着生活就可以经济独立。所以参保的同时,一定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只有放下了心理“负担”,才能领取更多的养老金。
对此,你有哪些看法,欢迎交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