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档案
姓名:李剑
年龄:39岁
身份:2020年天元区“最美养老护理员”
每到春节,大家都期盼和家人团聚。可是,养老院里的一些老人,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和家人团聚。每当这个时候,我总会想些法子,让这些老人过得开心一点。
这些年来,老人们已经把敬老院当成了自己的家,我也得把这儿当成家,把他们当成亲人来疼。
80后的我“住”进了养老院
我是一名养老护理员,80后。5年前,我来到牛形山长者照护之家,这家养老院里,男同志不多,年轻力壮的我,自告奋勇,身兼数职。护理主管、采购、后勤、维修……哪里需要我,我就出现在哪里。
来牛形山长者照护之家工作不久,我遇到了第一个需要临终关怀的老人。83岁的刘爷爷是孤寡老人,来院里时已是直肠癌晚期。我经常陪他聊天,逗他开心,让厨房阿姨为他变着花样做菜……在刘爷爷临终一刻,我陪在他的身边,意识已经模糊的刘爷爷,拉着我的手喊:“好崽呀!”
刘爷爷合上了双眼。随后,我买来寿衣,给他换上寿衣。我的眼泪止不住地在流。
为了更好地照顾老人,我细致地了解每位老人的脾气秉性、家庭背景,爱好口味,努力成为老人们的“知心人”。
疫情期间,我用实际行动带领全体职工坚守岗位,确保各项疫情防控措施有效落实,为全院老人筑起了抗击疫情的铜墙铁壁。
2020年,我被评为天元区“最美护理员”,是大家对我工作的肯定和认可,其实,我也只是做了自己分内的事。
连续4年,我陪养老院老人过大年
去年除夕之夜,妻子做好一桌子饭菜后,让孩子打电话给我:“爸爸,快回来吃团圆饭。”听到女儿充满期盼的声音,我说,孩子,爸爸很想和你一起吃团圆饭,可是,院里的爷爷奶奶没有家人的陪伴,他们更需要我的守护,这段时间我就住在院里。
就这样,我和所有护理员住在“照护之家”40天没回家,夜以继日,照料好这里的老人。这是我和院里的老人一起过的第四个年。
80多岁的孙桂香老人,过年前被儿子接回家团圆,可因为工作需要,她儿子在大年初三就返回了上海的工作岗位。因疫情防控,“照护之家”实行封闭管理,孙奶奶不能回院里,我得知情况后,主动承担起照顾孙奶奶的责任。
从2020年2月11日起,白天上班之余,我会给孙奶奶送去热乎乎的一日三餐,定时为老人测量体温,晚上会到孙奶奶家里聊天、讲防疫知识,用各种方式逗老人开心,风雨无阻。
“小李比儿子还贴心!”成了孙奶奶挂在嘴边的话。
替老人的儿女尽孝,为家庭分忧
进入养老行业时,我30多岁,本来是做后勤主管,看到那些女护理员抱不动失能老人时,我经常去搭把手,还主动学习了护理知识并考了护理员证。
由于护理员的社会地位低、薪水不高,所做的事情都是照顾老人大小便的活,年轻的、稍有文化的都不愿意干。目前养老机构的护理员大都是来自农村的,且年龄较大,由于我上手比较快,大家都推选我当护理主管。
从事养老行业五年多来,我事事为老人考虑,时时逗老人开心,老人都称我是他们的“开心果”。
老人感冒没胃口时,我亲自下厨给他们熬喜欢喝的粥;老人轮椅、拐杖等代步辅助工具坏了,我为他们修理;卧床老人想去外面看看,我用轮椅推他们看风景……
我的工作,很平凡,却又很实在。我要用我学到护理知识去护理更多的老人。我会细心护理每一位爷爷奶奶,替他们的儿女尽孝,为他们的家庭解忧!
(全媒体记者 杨如)
【来源:株洲晚报】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