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金洋 通讯员 发改宣 郞佳汝
今天上午,杭州市举行“十四五”规划纲要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市发改委、市建委、市卫健委、市交通局、市科技局、市经信局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出席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质量编制“十四五”规划
杭州市“十四五”规划在谋划和编制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体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让老百姓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就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市发改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朱师钧表示,市发改委组织开展了“共绘‘十四五’,杭州请您说”意见征集活动,共收到6100余件市民问卷反馈件,市民参与热情之高前所未有。我们还策划了五期“杭州‘十四五’,我们圆桌会”电视系列讨论节目,邀请专家、企业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心市民共同讨论“十四五”发展大计。市人大组建了8个调研组,召开了59场座谈会,参加的各级人大代表达700余人次。市政协组织各界别和有关专委会组成22个课题组,近500名委员参加。
据了解,杭州市“十四五”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改革开放、文化发展、生态环境、市域治理、社会民生、安全保障等8个方面,共38个主要指标,其中民生类指标占11个,指标数最多,包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人均预期寿命、每千人口拥有医疗机构床位数、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等预期性指标和约束性指标,涵盖了幼托、养老、健康、就业、社保等大民生的方方面面。
朱师钧表示,《纲要》在安排重点任务时,突出“就业就医就学”“一老一少”以及“共同富裕”,把幸福感具体到“上好学、看好病、有房住、享晚年、育幼小”等方面。比如,我们在专栏中设置了“教育现代化建设十大行动”“健康杭州促进七大行动”“共同富裕促进七大工程”等举措。
推进“六铁、四高、两枢纽、两环线”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预计超过5000亿元
“十四五”时期,杭州将集中力量打赢“5433”综合交通大会战,全面推进实施“六铁、四高、两枢纽、两环线”等重大交通项目,预计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预计超过5000亿元。
“六铁”是指落实杭州铁路枢纽总图,重点建设湖杭铁路、建衢铁路、杭温铁路二期、金建铁路、沪乍杭铁路、铁路萧山机场枢纽及接线工程等6条高铁,形成“一轴两翼六客站”铁路枢纽总体布局。
“四高”是指重点建设沪杭甬高速公路抬升改造工程、杭绍甬高速、杭淳开高速、临建高速等4条高速,形成“两环十二射三连”的高速公路网络体系,高速公路里程达1100公里。
“两枢纽”分别为高标准建设萧山机场枢纽及杭州西站高铁枢纽,提升杭州国际门户枢纽地位。“两环线”是指全面建成杭州都市圈高速公路环线、贯通杭州中环。
据市交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总工程师刘晓东介绍,“十四五”期间,杭州将启动实施“打通断头路三年行动”,全面打通26条公路断头路和78条城市断头路。进一步深化窄路密网理念,持续推进城市路网、过街设施、景观绿道、停车泊位、四好农村公路、美丽经济廊道等重点任务建设,不断提升路网质量与密度,巩固杭州在慢行体系中的领先地位。
值得关注的是,“十四五”期间,杭州还将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城市,全面推进“八大交通”和综合交通枢纽、数字交通试点建设。全面建成京杭运河二通道、下沙作业区,加快建设现代化内河港,实现与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的江海河联运。持续推进空港、陆港(铁路港、公路港)、河港、信息港联动,不断完善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网络,全面构建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运输体系。深入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城市轨道交通三期建设,统筹推进四期规划建设,持续优化常规公交线网,深化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全面构建“轨道上的杭州”。
刘晓东表示,可以预见,“十四五”期末,杭州将率先建成省域、市域、城区3个“1小时交通圈”,群众出行品质将明显提升,基本建成安全、高效、便捷、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擦亮打响“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全力激发“双引擎”澎湃动能
在回答如何促进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融合发展这一问题时,市经信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钮健表示,“十四五”期间,杭州将聚焦高质量,推动数字经济二次攀升和新制造业六倍增。比如,数字经济将围绕“一城五地”,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际级软件名城创建叠加效应,持续推进“三化融合”,规范发展平台经济,擦亮打响“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建设全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到2025年,实现全市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100%,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00亿元,增加值突破7000亿元。新制造业将通过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加快构建以视觉智能、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智能计算等为核心的万千亿产业体系,全面实现“六倍增”目标。到202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250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6800亿元,打造2个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在此基础上,杭州还将聚焦数字赋能,深化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实施“新工厂”计划,发挥杭州数字经济和消费互联网的领先优势,以发展组织型制造新体系为重点,从增量突破和存量提升、技术升级和组织创新两个方面着手,积极推进“杭州智造”赋能全省甚至全国,转化平台订单为杭州制造总量,率先实践以生产组织关系的变革促进生产力的全新布局,将杭州打造为全国智能制造标杆城市和组织型制造先行城市。到2025年,培育“聚能工厂”“链主工厂”和“智能工厂”150家以上,培育“数字化车间”1000个以上。
强化科技自立自强打造面向世界的创新策源地
杭州市“两会”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纲要》,把“强化科技自立自强、打造面向世界的创新策源地”作为首要任务,接下来将如何推进和落实此项目标任务?
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潘红华表示,“十四五”期间,杭州将从完善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优化创新生态着手,着力加强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从持续深化“名校名院名所”工程,到合力推进城西大走廊全面创新改革发展,再到深入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不断推动各项科技创新目标任务落实。
与此同时,潘红华也表示,杭州还会继续加强创新队伍、创新主体建设。比如,出台精准招引国内外人才的政策举措,组织有效吸引海内外人才来杭创新创业活动载体,引进更多一流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建设100支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以推进科研评价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持续推进最优人才生态,打造具有影响力吸引力的全球人才蓄水池。
打造高品质、高品位的城市空间完成900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
在回答“十四五”期间在杭州在优化市域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品质方面的具体举措时,市建委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潘凌捷表示,“十四五”期间杭州打造高品质、高品位的城市空间,有四个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有机更新、美丽城乡建设、绿色低碳理念。
据潘凌捷介绍,“十四五”期间,杭州将完成900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全面补齐市政设施与公共服务短板,建设杭钢工业遗址综保项目等“十大标杆项目”,优化提升产业发展平台,建成世界级工业遗存改造样板;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绿道,进一步加密绿道网密度,到“十四五”末市域绿道达 5000 公里以上,80%以上建成区实现 5 分钟可达绿道网。
杭州还将实施“百镇样板、全域美丽”工程,启动跨区域美丽城镇集群化试点,全面推进全市 118 个美丽城镇建设,创建35个省级美丽城镇样板。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升级版,进一步提高农村污水治理水平,推广农房装配式建筑,因地制宜推进未来乡村建设。
加快完善软硬件实力谋划建设市一云城院区等高水平医院
围绕着打造健康中国示范区,“十四五”时期,杭州市推动卫生健康现代化方面的目标和重点任务是什么?
市卫健委党委委员、副主任谢道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提到,刚刚过去“十三五”,杭州卫生健康事业实现了新的跨越,全市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持续提高,2019年杭州市人均期望寿命增长至82.95岁,人群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十四五”期间,杭州在硬件上要加快推进市第二公共卫生中心建设,加速建设P3实验室等公共卫生科创平台。软实力建设上,到“十四五”末,疾控机构人员编制按不低于全市常住人口的万分之1.75足额配备,卫生健康监督机构人员编制按不低于全市常住人口的万分之0.6足额配备。“公共卫生体系适宜程度”位列全国前三。
同时,杭州将加快市一医院新院区、西溪医院二期建设,谋划建设市一云城院区、市十医院、西湖大学临床研究型医院等高水平医院。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推动市属医院与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附属医院建立全方位紧密型医联体,与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等共建高层次人才资源平台。
谢道溥表示,“十四五”杭州还将坚持民生为先,优化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持续促进妇幼健康,健全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强化老年健康管理,完善智慧护理体系。创新数字化公共卫生服务,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智能化,力争“十四五”末全市重点人群签约率不低于80%。
编辑|刘金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