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太心寒了:农民工干的脏活累活还不被城里人理解?老农:都不容易
2021-01-11 19:33  浏览:304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本文章内容由农村博物馆原创编辑,阅读此文章需要3分钟,如需要转载,请与本人联系谢谢

首先是乡城之间互相了解,对城市农村一目了然,70年代以前城市的知识青年下乡,一般都认韭菜,不认识农村农民种地,自幼靠笔杆生活,而且城市里找土少,出门就是扬关街。农民生在农村,土生土长,种地务农不怕风雨,春夏秋冬忙忙碌碌习惯了,进城打工是再脏再累若无其事,实话实说,出门在外要赚钱二字,一件脏衣服洗一次,一次洗净,农民心态是快乐劳动。


第一;从农村居民的角度出发去理解。

流动人口从事的工作大多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桥梁、管道、建筑等,相对来说确实很辛苦,有些活确实很危险,也发生了许多伤亡事故。这几年,我们村有两名建筑工人死于工伤,一个是电击,另一个是高空坠落。


乡村6O、7O后是这些行业的主力,只有这样才能从事这些工作,主要源于生活压力大,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自己养老。尤其是子女上学、就学等急需支出,存在着“等米下锅”的现实问题,靠稳定的工作,细水长流慢慢积累根本不现实,因此,抓现抓快成了当务之急,择业首选。


第二;从能力与职业选择相匹配的角度来理解。

六十岁的人,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城市,无论年龄、文化知识,都不具有竞争优势,想要在企业谋一份稳定、有基本养老保险的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由于依靠土地来养育子女,又不能满足养老的需要,转行养育或经商更是困难重重,一要投资,二要从头学起,三年不一定有回报,而且有一定的风险,人到中年必须谨慎。因此,选择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是不可能的。第三;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中认识。改革开放以后,大批农业富余劳动力,纷纷离开农业生产,或考学经商或进城务工,各展所长,各显神通,各显神通,找出适合自己的“人才”位置,奔向成功之路。3亿多农民成为城市居民,广大农村地区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也造就了大批企业家、国有企业管理人员、个体经营户或企业主。


第四;从城镇居民择业的角度对其进行理解。

学校-毕业-工作-城市居民的线性生活模式-6O、7O代出生的人,大学毕业后由国家分配工作,人们没有别的想法,有了工作,能挣得饭吃就满足了,也认识到了道理,因此工作也比较固定。在国家取消分配工作之后,才出现了所谓的“跳槽”、“改行”这些现象。


好的,今天我们的文章就到此结束啦,如果你对我的文章感兴趣,可以点击右上角关注2个字,关注我,每天给你带来不一样的的精彩内容哦,谢谢大家!

我比较赞同第2个观点,你觉得呢,在下方评论区告诉我答案哦!


发布人:0769****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