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地,养老保险要交满15年,到退休后才能终生享受养老金待遇。想拿养老金的人请务必在自己退休前15年就开始交。如果未交满15年养老保险,通过补缴和延迟缴费的方式,累计缴费年限满15年后,同样也能享受养老金待遇。
1997年前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国家颁布了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新政策。改革前后,养老金待遇的计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于是业内把参加养老保险的人群分为三种:
一是“老人”,指养老制度改革之前已经退休的职工,他们按原定标准支付退休金;
二是“中人”,指改革之前已经参加工作,但还没有退休的职工,他们的养老金分为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
三是“新人”,指改革之后参加工作的职工,他们的养老金按基础养老金加个人账户来核发。
养老金的具体计算方法
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分别按下列办法计算:
一、基础养老金
定义: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
计算公式: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其中,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每年的缴费基数与上年度的当地月平均工资的比值全部加起来求平均。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就是上面求得那个值乘以退休时的当地月平均工资。比如:2000年当地月平均为1000,2001年你月交纳基数为2000,那么那一年的指数是2。如果你一直这么交,每年的指数都是2,最后退休的时候,平均指数也是2。那么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就是2*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计算举例:李某07到11年,每年养老保险的个人实际缴费基数和当年的社会平均工资分别假设为,07年3000和3500,08年3200和4000,09年3500和4200,10年3600和 4200,11年3800和4500,12年年初开始,李某开始领取养老保险金。而11年当地社会平均工资为4500元,他退休年龄为60岁,当时个人养老金账户累计储存额为50000元,缴纳年度一共为15年。
第一步、计算个人平均缴费指数
李某07到11年这5年时间的个人平均缴费指数,应该这么计算:个人平均缴费指数=(07年个人实际缴费基数/07年社会平均工资+08年个人实际缴费基数/08年社会平均工资+09年···+11年个人实际缴费基数/11年社平工资)÷5=(3000/3500+3200/4000+3500/4200+3600/4200+3800/4500)÷5=0.838
第二步、计算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4500×0.838=3771。
第三步、计算基础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上年度社会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4500+3771)÷2×15×1%=620元。注:本例子简化计算,实际计算过程中,对于个人平均缴费指数的计算年数,至少应该为15年。
累计缴费年限为15年:
个人平均缴费指数为0.6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0.6)÷2×15×1%=480元;
个人平均缴费指数为1.0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1.0)÷2×15×1%=600元;
个人平均缴费指数为3.0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3.0)÷2×15×1%=1200元。
累计缴费年限为40年:
个人平均缴费指数为0.6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0.6)÷2×40×1%=1280元;
个人平均缴费指数为1.0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1.0)÷2×40×1%=1600元;
个人平均缴费指数为3.0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3.0)÷2×40×1%=3200元。
二、个人账户养老金
计算公式为:个人账户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
计发月数指的是养老金待遇发放期间的计划发放月数。计发月数达到目标是:根据个人账户余额和计发月数核定月发待遇,在退休人员去世时,个人账户余额正好发放完毕,即账户基金精算自平衡。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职工离退休后,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存储额已经领取完毕时,由社会统筹基金按规定标准继续支付,直至其死亡;离退休职工死亡时,个人养老金账户余额没有领取完的,个人账户余额可以依法继承。
计算举例:李某退休时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为50000元,他是60岁退休的,个人账户养老金=50000÷139=360元。
三、过渡性养老金
过渡性养老金是统一制度后“中人”基本养老金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新制度(或“统帐结合”)之前参加工作、之后退休的人员来说,其退休金应再加上没有个人帐户年限的养老金。
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过渡性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视同缴费年限×1%×过渡系数(1%--1.4%)。
注: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方式各地略有差异,以退休所在地具体规定为准。有的地区是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享受比例,有的地区符合条件的人还可以享受过渡性调节金。
养老金遵循的是“多缴多得”、“长缴长得”的激励机制,缴费年限和本人平均缴费指数对于养老金计算的影响尤为深远。作为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我们应该尽可能的提高个人缴费基数,拉长个人缴费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