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养老金上涨的同时,为了养老金之间存在的差距,国家提出的“提低限高”政策,这也让养老金偏低的退休人员,看到拉近养老金差距的“希望”。但实施“提低限高”的同时,很多人都发现,各地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全国各省份倾斜的力度并不统一。
简单地说,就是各个省份养老金偏低的退休人员,上涨的额度不同。一些地区对高龄老人倾斜力度大,一些地区缴费年限长,倾斜上涨部分较多分。那么,2021年养老金上涨,“提低限高”政策,能在各省份之间统一吗?
其实个人认为,“提低控高”政策,全国统一的可能性很小,为什么这么说,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倾斜的方式也略有不同。比如上海,作为绝对的一线城市,经济水平处在全国较为领先的位置,2020年在“提低控高”政策实施的同时,采用针对高领人员倾斜。但这个高龄人员设定的年龄“门槛”较低,男性65岁,女性60岁就可以享受,这样一来大大提高了惠及面,经济发展好的地区,养老金支配也没有太大的压力。
山东省实施“提低限高”政策的同时,也向高龄人员倾斜,但享受待遇的“门槛”也要高一些。70岁以上的退休人员才能享受,虽然上涨额度较高,但惠及面不是很大,提低限高部分养老金支出本质上并不是很多,这也就是养老金支配能力的区别。
2.各个省份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实际情况不同,倾斜的方向也一定会有区别。其实每个省份在制定“提低限高”政策的同时,也是结合了当地的实际情况,有一定针对性的实施,并不是“头脑一热”随意制定的。
比如辽宁省,2020年实施“提低控高”政策方案相对就要细致一些,定额调整按照参加工作年份制定标准,挂钩上涨包括了五七家属工上调细则,最后的“提低限高”制定了最低养老金标准,按照养老金缴纳年限倾斜增加。
从辽宁省2020年养老金上涨过程中可以看出,牵扯多个种类的退休人员,最终决定均衡倾斜。辽宁省作为老工业基地,退休人员种类较为复杂,在“提低限高”政策实施的同时,相对其他地区顾虑也要多一些。
所以,2021年养老金上涨,“提低限高”政策实施的同时,各个省份并不会按照统一标准实施,还会根据各省份的具体情况,综合制定实施细则。但在2020年养老金上涨过程中,一些省份针对养老金偏低的退休人员倾斜力度较大,部分省份倾斜力度较小,希望在今年养老金上涨过程中,借鉴倾斜力度较大的省份,让更多养老金偏低的退休人员受益。
对此你有哪些看法,欢迎交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