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阿姨是四川眉山彭山区的一名普通老太,上个月下旬,陈阿姨41岁的女儿遭遇电信诈骗,不仅在网上借款十余万,越陷越深的她竟然背着母亲将父母的养老钱48万元取走,一并转给了诈骗分子。
陈阿姨事后赶紧和女儿报警,尽管对女儿十分伤心,但她同时也对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有着质疑:“当时银行告诉我说必须我本人才能取,凭啥把钱取给我女儿!”
养老钱丢失后,陈阿姨终日以泪洗面
晴天霹雳 48万养老钱不翼而飞
6月24日,陈阿姨突然发现自己的包不见了,包里除了有存着8万元的银行卡和身份证之外,还有一张40万元的无密码定期存单。陈阿姨赶紧和女儿女婿联系,告诉他们家里遭贼了。
女儿赶到之后,说出的话却让陈阿姨几近晕厥。“妈妈,对不起,我被电信诈骗了,你的钱全让我打给骗子了。”来不及悲伤,陈阿姨赶紧带着女儿报案,但由于女儿转款时间是在6月22日,此时诈骗账户的钱也已经被嫌疑人提走,已来不及冻结追回,只能待公安机关破案后,方能挽回损失。
女儿被骗后,给妈妈发来的致歉信息
对于存款被女儿取走,陈阿姨很不理解。“存单是我的名字,为啥取钱我自己都不知道?”陈阿姨告诉记者,办理存单时,银行告诉她,这张40万元的存单,不设密码,但仅能她本人前来取款,女儿是怎么把钱取走的?
遭遇“杀猪盘” 女儿被骗54.1万
今年41岁的余女士,闲暇之余在某款社交软件上认识了嫌疑人小陈,掉进了“杀猪盘”。
余女士称,小陈在和她聊天获取信任之后,给她推荐了一款APP,称可以挣到钱。并很快转给她2000多元“盈利”。而这是她在整个骗局中,唯一拿到手的一笔钱。
此后,余女士在各大网络平台借款近6万多元,疯狂投入APP中,但一直因为“保证金”不够,无法提现,她便想到了母亲那48万元养老钱……
余女士展示的取款存单
余女士展示部分被骗款项截图
银行回复:均按照章程办事 并未违规
陈阿姨声称,开户时银行告知只能本人前往取款,究竟事实是否如此,按照陈阿姨提供的联系方式,记者联系上当时办理业务银行的一名工作人员。
对方表示,按照银行规定,自己不能接受采访,但可以告知的是,银行不可能对陈阿姨做出一些违背规定的承诺,而陈阿姨女儿持自己和母亲的身份证及存单到银行取款,也是符合相关要求的,并未有任何违规行为。
律师说法:责任在谁 关键看陈阿姨有无证据
究竟谁是谁非,记者咨询了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公益法律顾问冯骏律师,冯骏表示,抛开诈骗案而言,银行有无过错,关键要看陈阿姨是否能出具有效证据。
冯骏表示,若如陈阿姨所称,银行告知她只能由她本人取款,陈阿姨必须提供有关证据或证据线索:如,存单上备注有诸如:无需密码,需本人到场方可办理字样,那银行方明显存在失约,必将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陈阿姨仅仅是口头上听到对方所说,无法举证;又或者事实上银行方并未有如此言论,那银行按照规定办理取款,则可以由其女儿余女士持双方身份证及存单办理,银行便无责可言。
(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文中均为化名,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华商报记者 杨德合 编辑 周子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