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农民老了之后如何养老一直是大家很关心的问题,同样一辈子没歇着,但是城里人老了之后有退休金养老,但是农民们老了之后却不知道该何去何从,领的那点补助完全跟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因此现阶段农村老人养老主要还是靠子女,这就导致产生了很多不确定因素。有的子女有出息有孝心,父母老了之后轻轻松松就承担起了赡养老人的责任,不会让父母为了养老发愁。
但人性是很复杂的,有的子女孝顺,相反有的子女却非常自私,哪怕面对含辛茹苦养大他们的父母,他们的心里也只有自己,觉得赡养老人又麻烦又亏钱,把父母当个皮球一样踢来踢去,谁也不愿意承担起这个责任。不要觉得这是少数人群,实际上这样的事情随便打听一下,每个村里都有不少。
子女不孝不愿意给父母养老,父母能有什么办法呢?只能把苦水往肚子里咽,他们大半辈子都在为了子女付出,看着儿女一个个成了家又生了孩子,为了给他们减轻负担,又主动给他们带孩子,结果等到自己老了干不了活的时候,他们就觉得自己是负担了,如果他们也有退休金的话,等到老了还用看子女脸色生活吗?自然是不用的,只不过农民领退休金至今还是个提议,没能落到实处。
不知道大家村子里有没有这种现象,年迈的父母跟着子女一起住,大儿子家里住一段时间,二女儿家里住一段时间,也就是所谓的“轮饭养老”,这种养老办法确实减轻了子女的负担,可是老人在大儿子家里不自在,在二女儿家里也不受待见,看着老人每天唯唯诺诺的样子,不免有些难受,然而清官尚且难断家务事,同村其他人看不惯他们的做法,也不好插手人家家里的事情。
一、为何老了遭人嫌?
为什么说人老了会遭人嫌弃呢?首先就是前面提到的,农民们没有退休金,也就是说老了之后没有经济收入,完全依赖子女,恰好又碰上不孝顺的子女,就会嫌弃老人只吃饭不干活。另外劳累了一辈子,很多农民老了之后身体就不行了,各种疾病找上门,甚至日常起居都不能自理,随时需要人照顾,子女不但要出钱还要出力。
可是子女们每天也有自己的事情,还要分出心来打理老人的事情,时间长了自然而然就会有些不耐烦,有句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虽然说出来很冷漠,但也不能否认现实中很多这种情况。还有老人上了年纪之后特别爱唠叨,家里大事小事都要说一嘴,明明腿脚不便,每天还闲不下来,子女生怕他们一个站不稳摔倒了,到时候都是事。
其实老人这种行为都可以解释,年轻的时候他们是家里的顶梁柱,子女什么事情都离不开他们,如今虽然老了,但是他们已经习惯指挥家里的一些事情,干了一辈子的活突然让他们闲下来反而不适应。老人心里也知道自己做不了什么事情了,可是心里又担心被子女嫌弃,只能做些事情证明自己还不老,还有用,仔细想想还是很心酸的。
二、死了为啥欠三年
其实“人老遭人嫌,死了欠三年”是老人们对自己晚年生活的感叹,前一句好理解,后一句是什么意思呢?在以前不管是办白事还是办红事,都少不了花钱,虽然那时候物价不高,可是那时候农民赚的也不多,办一场葬礼再摆几桌酒席也是不少的费用,这些费用一般来说子女会平摊,但碰上条件不好的家庭,没准还要借钱摆酒,借的钱自然就是子女们慢慢还了,这是一种“欠”。
其次家里父母离世后,子女按照风俗来讲要守孝三年,其中有很多的规矩,不能吃肉不能喝酒,三年后才能恢复正常生活,这是第二种“欠”。相信世界上任何一个父母都不想给子女带来麻烦,可是有的事情是无法避免的,或许老人心里觉得自己不中用了,给孩子添麻烦了,哪怕死后还要人家操心,但子女万万不能有这种想法。
换位想想,自己小时候给父母添的麻烦还少吗?父母养自己多少年,自己又能照顾父母多少年?然而偏偏有的子女不这么想,依然把年迈的父母当拖累,笔者村子里就有这么一户人,儿子住着父母盖的房子,娶了媳妇后就母亲赶到以前的老房子里,屋顶漏风漏雨他也不管,每天媳妇把剩菜的汤水拌在米饭里松给老人吃,后来有人实在看不下去,叫来了电视台曝光,这家人才把老人接回去。
三、农民养老何时得到确切保障
人人都有老去的一天,我们如何对待老去的父母,我们的孩子以后就会如何对待我们,因为孩子没有从自己父母身上学到孝顺,平时再多了教育都比不上以身作则,要知道不孝是会“遗传”的,所以说为了我们的将来也不能对父母不孝。
与此同时也暴露出来一个问题,农民养老光靠道德的约束是不行的,他们的晚年需要一份切实的保障,这样不但能够减轻儿女赡养老人的负担,更重要的是,让农民老了时候的生活更加体面,不需要仰人鼻息,哪怕真的遇到了不孝儿女,依然可以保证自己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对于这个问题已经社会也一直没有停止讨论,但是大多数人还是赞成给农民退休金的,只不过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今时今日我们国家的农民依然是个庞大的群体,在庞大的人口数量面前,如何将建议落到实处确实是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