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根据工龄的长短来具体发放退休金,这是大家都能接受的发放模式,大家都认为,按劳分配是我们社会的分配模式,那么退休金也应该如此,工作时间长,退休金就多一些,工作时间短,退休金就少一些,这点无可厚非。但是其实也应该看具体的工作效率,有的人可能工作时间并不长,但是他做出的贡献是别人比不了的。在最开始建立退休机制的时候,我国确实是按照工龄时间的长短来确定退休金的具体数额的,也有相对应的匹配比例,每5-10年就会调整一次。
但是后面随着我国大环境的变化,经济社会的模式也出现改革,我国在养老待遇方面也随之做出了调整,我国逐渐建立了为养老保险的缴纳年限和缴纳基数为依据的机制,就是如果你缴纳养老保险的年限多或者基数大,那么你的退休金就会相对高一些,反之较少。在2005年的时候,我国又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建立了全国统筹性的增长制度,规定退休金的增长要参考不断变化的物价水平以及在职职工的薪资情况,这样调整的退休金才更符合时代发展,在这种模式下,我国截止到目前为止,已经连续增长了17年的退休金。那么养老金还能继续增长吗?明年乃至后年,还能实现18、19连涨吗?
当然了时代一直在改变,人们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根据已退休人员的需求导向,我国也一直在完善改进退休金的待遇机制,在很久之前,一些企业的技术人员会享受到额外优惠的退休政策,但是现在全部都取消了,大家都按照一样的增长机制在调整。经过这几年我们的不断探索,在养老待遇方面,我国也逐步形成了我们自己的体系,主要分为适当倾斜、定额调整以及挂钩调整这三个模式。
一、特殊情况人员的倾斜调整
这一点主要是针对情况特殊的人员设立的,例如高龄退休人员或者是曾就业于边远地区或者是艰苦地区的退休人员,这部分人可以依法享有较高一些的补贴,尤其是办理退休时间较早的老人,因为她们退休的时候,社会平均工资较低,所以以此为参考数据统计出来的退休金也都不高,这样会使她们和后来退休人的退休金收入出现断层,特别是同为体制内的员工,这样会引起群众不满,所以适当为她们增加了一些补贴。
二、定额调整体现人人平等
定额调整指的是所有人都按照一定的比例上涨一样的钱数。在办理退休之后,大家也不需要在缴纳保险,现在所享受的退休待遇都是根据你在职时的缴纳保险情况来确定的,已经根据你的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体现出了一定的差别,在退休之后的增长就是因为国家的政策了,这个大家都一样的机制也没什么不可以的,毕竟在我国众生皆平等。当然,这是我们的大部分人,也还是有一些特殊情况的。
三、挂钩调整凸显激励作用
和定额调整相比,挂钩调整句明显凸显了激励作用,挂钩调整是根据退休人员对我国的发展、对社会的进步做出多大的贡献,这里也会参考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以及养老保险的基数。但是这个缴费年限并不代表工作时间的长短了。在传统意义上来讲,工龄都是连续缴费养老保险的年限,但是现在的隔离情况频出,界定的也并不是那么绝对了,毕竟真的存在因为某些原因,导致之前的缴费年限暂停或者是被清除的情况。
在最新一年的政策调整过程中,很多地市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也体现出了差异性,例如上海市,上海市此次调整就只是按照退休金水平调整部分,就是在基本退休金的基础上增加了这部分的3%,虽然调整方式可能不相同,但是最后体现的性质都是一样,那就是和缴费年限以及缴费基数相关,多付出就多回报。但是有一点就是上海的体制内的单位市根据在职期间的职务以及级别的平均薪资做出的调整,这一点确实有一些违背了基数多、年限长,退休金就多的原则。
结语:因为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养老待遇机制未来还是会不断做出调整,毕竟这些关于民生的方面还是要紧跟时代潮流的,但是不管做出多大的改变,这最基本的三点应该是不会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