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淄博市,有这样一位扶贫干部,他制定的“地方扶贫考核标准”被吸收纳入国家体系;他创新的“独居贫困老人养老新模式”,在山东全省推广。他就是淄博市临淄区扶贫办主任王安东。
04:05
脱贫攻坚临近收官,这段时间,区扶贫办主任王安东更忙了,几乎每天都要入户查访。来到贫困户孙良安家时,邻居都说老孙在家,可门却始终敲不开,王安东当即找来街道扶贫干部边素芳。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辛店街道扶贫干部 边素芳:这两天才过来了一趟,俺发现了他在家里还真是挺好。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扶贫办主任 王安东:这两天不等于现在呀,这个人60多岁了,如果发生火灾或者是生了病,这个事谁负责?
原来,孙良安是独居聋哑贫困户,敲门声再大也听不到。这几年为帮他脱贫,边素芳不仅给他争取了就业和社保上的扶贫政策,还利用脱贫攻坚改革资金,帮他修房、铺院并通上了自来水。但王安东认为,虽然平时工作做得好,但“敲不开门”这件事,说明针对残疾人贫困户的无障碍化改造还不达标,按照区里的考核标准要扣分。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辛店街道扶贫干部 边素芳:这样严格细致的标准,真是让你不敢懈怠。要是拿不出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的态度去对待贫困户,工作是干不好的。
边素芳所说的标准,是王安东根据临淄区的实际情况,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制定的16项地方标准。由于很适用于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目前已被吸收纳入国家扶贫考核体系。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扶贫办主任 王安东:咱们国家针对全国出台了“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重点是经济收入。但是作为我们临淄来讲,增收压力不算大,更需要针对贫困户在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去解决实际问题。我总结咱们贫困户,呈现是知识和技能缺乏、健康水平和精神面貌差,还有就是社会保障和社会参与性弱。
以问题为靶心,贫困户缺什么就补什么,按照这样的思路,王安东不仅推出了被国家采纳的地方扶贫考核标准,他还创新了独居贫困老人的居家养老模式,目前正在山东全省推广,而这个模式,最初也是因为他在扶贫工作中碰到了让他头疼的难题。
今年92岁的贫困户孙玉荣,因为女儿远嫁,独居在家。王安东一直放心不下,曾几次三番劝老人搬进免费养老院,可都被拒绝了。
屡屡碰壁的王安东,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了一个新点子。按照有关政策,他联合当地家政公司,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同时照顾老人的护工,优先录用当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这个做法,既解决了贫困老人的照顾问题,又解决了贫困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可谓一举两得。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扶贫办主任 王安东:每周要求他们至少上门服务两次,服务及时不及时,质量怎么样,信息平台一目了然。最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形式,政府花钱不多,还能把扶贫、养老和助残三项工作整合在一起。
现在,孙玉荣老人的小院,每天不再冷清,而负责护理她的贫困户杨凤英,每个月也能增加1000多块钱收入。
因为创新,王安东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他所在的淄博市被列入国家7大扶贫改革试验区之一。
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