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不离家”
是上海很多老人都希望的养老方式
可当爸妈年纪越来越大
身体机能不断下降
他们洗澡时可能不小心滑倒
上厕所起身时可能突然觉得头晕
……
这些老人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意外情形
有办法解决吗?
我们到南京东路街道找答案
03:27
这就是上海正在试点的市场化适老化改造
通过为家居增添一些用心的“小细节”
让居家养老无忧
适老化改造,让居家养老无忧03:34来自话匣子
“我叫黄阿增,今年74岁,住在黄浦区新闸路的长新大楼。我老伴前几年得了帕金森,走路越来越不方便了。这次,街道和我们说有个叫适老化改造的项目,自己出大头,街道补一点,可以增加很多适合我们老人的设施。你看!这次装修我们很满意的,街道贴了一点,我自己花了2万,生活起居真的方便很多。”
这个国庆中秋长假,74岁的黄阿增老人过得特别舒心。头一回,在刚刚经历了一番改造的卫生间和厨房间里,照顾老伴、洗衣做饭,变得得心应手。
“我这个厨房间的地,原来都是地砖,很滑的,她摔倒过好几次。现在他们帮我设计这个防滑的,还装了这个扶手,她出来走路就有依靠了,抓一抓。我有时在忙,她也可以自己走走、动动,真的好。”
他又把记者领进卫生间,一个个改变介绍过来——“墙上多了好几处L形扶手,洗澡的地方加了凳子,上厕所或是洗澡时都能有支撑。”
“淋浴换成了恒温龙头,水温不会再忽冷忽热。”
“灯暖换成了风暖。以前灯太亮,进去洗澡时间长了,很容易头晕。现在风暖,又通风又舒服。”
“尤其是台盆用了一种抽拉式的龙头,这是我最满意,也是之前没想到的。像冬天不一定天天洗澡,那洗头的时候,只要头低着,我就能帮她洗头了。不用像以前还要把头伸到龙头下去,很累的。”
专门为老人而设计的“小细节”还有很多
老人所居住的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
是上海首批试点市场化适老化改造的街道
在江阴路88弄16号
还“藏”着上海第一个
适老化智慧养老展示体验中心
小到可弯曲的勺子
大到全屋改造
在这座“样板房”里都有对应展示
南京东路街道老式里弄多,70%的居住房是不成套的,也就是没有单独的煤卫设施;再加上老人占比也高,60岁以上老人要占到户籍人口的41%。
为了让这些老人在晚年能有一个更安全、更舒适的居住环境,我们一方面参与市场化适老化改造的试点,鼓励老人可以进行局部的适老化改造;同时在社区微更新中也纳入适老化改造项目,像江阴路72号在综合改造时就增加了紧急呼叫报警装置、浴室扶手等等。
——南京东路街道副主任张晓杰
这里每一个细节都为老人考虑
让即使住在老式里弄
也能拥有最现代化的、适合老人的家
大门上安装的是无线声光门铃,给听力或视力较弱的老人有灯光闪烁和声音提醒。
入门处有一个折叠式的换鞋凳,配一字型扶手,老人换完鞋能够支撑着站起来。
客厅使用的是专为老人设计的餐桌——蝴蝶桌,高度可以升降,桌边是内凹式,适合坐轮椅的老人。桌上特制调羹可以变化角度,方便中风以后手部还不太灵便的老人。还有专用的分药器,二分之一药片?三分之一药片?轻轻一压,都可以简单且精确地切割。
还有绿色的拐杖椅——这根轻巧的绿色的拐杖打开来是一把椅子,可以承受200斤的重量,老人们走路累了就可以打开来反着坐,休息一下。
卧室里的衣柜也是为老人们设计的,衣架可以升降方便老人取物。
走出房间,室外有两间改造后的厨房和卫生间。
总之——
凡是与老人居家生活有关的场景
都能找到“适老性”方案
“适老化改造”已经是实现居家养老的重要一环。上海曾在2012年和2013年,提出“为1000个低保困难老年人家庭提供居室适老改造服务”。截止到去年底,已经为符合条件的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居家适老性改造8000户。
去年底,上海民政部门升级适老化改造项目,推出了统一的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服务平台,让更多的老人能够有机会拥有适合自己的房间。
目前,上海正在五个区六个街道进行相关试点。(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长宁区华阳路街道、徐汇区凌云路街道、杨浦区控江路街道与江浦路街道、闵行区江川路街道。)试点街道内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以家庭为单位均可申请。
为了鼓励老人进行适老化改造,市民政局还针对特定对象发放补贴。试点街道内的户籍老人,申请适老化改造服务的,符合三种情况的任意一种可以享受补贴,补贴以家庭为单位,每户家庭补贴金额最高不超过3000元。
附:申请适老化改造的3种方法
① 网站申请:登录上海市养老服务平台www.shweilao.cn按照首页——办事指南——线上申报——适老化改造申请——“我要办理”的流程操作即可。
② 微信申请:进入“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点击“改造申请”,选择个人微信号登录及绑定手机号以后,返回重新进入“改造申请”,就可进入申请页面,填写完个人信息即可提交申请。
③ 居委登记申请:居民可尽量选择线上申请,若确有部分老年人无法自助申请,可由居委进行申请登记,定期提交给平台统一进行录入。
无需特别复杂的大拆大建
只是增添一些用心的“小细节”
就能让居家养老无忧
继续在最熟悉环境里一起变老
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小康,记在《诗经》上,凝聚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梦想;小康,写在报告里,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和历史许下的郑重承诺;小康,就在我们每个人每一天的生活中,不仅是衣食住行,更体现在城市温度和归属认同。
9月1日起,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在《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专题中推出《走街镇,进社区,看小康》融媒体系列报道。广播记者、编辑、主持人深入城市的各个角落,用话筒记录上海市民的幸福生活,用声音传递人民城市的前行力量,用影像带来更高水平小康的生动图景。大家除了关注“话匣子”微信公众号,还可以登陆“话匣子”和“阿基米德”客户端,点击收看系列短视频,在《990早新闻》中,收听相关的录音报道。
-本文完-
版权声明:转载前请联系后台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