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人在子女赡养义务和分割财产上有着既矛盾有理所当然的观点。认为儿子是跟自己姓的,那么以后财产也应该由儿子继承。
但是在养老的时候,女儿作为子女的一员,也必须要尽到义务一点都不能比儿子少。
这种观点在老人看来没什么问题,但是在当时子女看来,可能就会造成一种严重的分裂感,最近有位读者讲述了发生在她身上比较分裂的事情。
01.“妈,你去我哥家养老吧,我快崩溃了”
张芳儿子刚刚上大学,本来以为自己终于可以轻松一点,能专注在自己的事业上。
但是没想到70岁的老母亲突然出了车祸,引发中风偏瘫。有一半的身体完全没有知觉,需要靠人照顾。
张芳和丈夫商量后主动帮母亲请了护工,毕竟自己和丈夫都是上班族,工作很忙。
但是没过多久就接到电话说母亲摔断了胳膊,张芳一到医院,母亲就开始哭诉:“你不知道,你一不在的时候他们就打我。”说着还让张芳掀开自己的衣服看,大腿和胳膊上却是一块青一块紫的。
护工坚决否定:“天地良心哪,幸好这有监控,你们自己看吧,那都是老太太自己折腾的,她嫌没知觉,不停的掐自己。我也伺候不了了,你们另请高明吧”
张芳好说歹说最后还加了工资,才让护工照顾到母亲出院。
等到出院的时候,母亲又开始闹腾了,不想回儿子家,要去张芳家里面养伤:“都说女儿是妈的小棉袄,你肯定比你弟弟要贴心些。”
张芳也没说什么,把母亲接到家,白天请护工帮忙照顾下班,回家后自己亲自动手。护工也是掐点下班的,每到这个时候,张芳就不能在公司加班,必须赶回家给母亲做饭换洗。
原本公司的项目她是指定人选,现在也不得不推了,工作虽然没出什么差错,但是业绩也大不如从前,等了好久的升职机会也泡汤了。
有天张芳白天在上班的时候,接到了护工的电话,让她赶紧回家,说老太太又在家开始作妖了。
张芳顿感一个头两个大,自从母亲中风后。脾气变得越来越差,在她家养伤1年,骂走了三个护工。她差点被拉入中介公司的黑名单,要比市场价多出2000块钱才愿意有人来,但凡不是缺钱都不愿意到她家干活。
张芳回到家看到满地的食物残渣,就猜到老太太又干了啥,护工直接没打招呼就回去了。
张芳一边收拾着地上的狼藉,一边用近乎恳求的语气问她:“妈,你去我弟家养老吧,哪怕是住几个月也行,我真的快崩溃了。”
02.曾经的重男轻女,现在的老有所依
张芳还有一个小她5岁的弟弟,靠着父母留下的门面房和茶楼生活。
张芳的母亲曾也是端“铁饭碗”的,因为超生被人举报,转而经商。在房价和地价还没有被炒起来的时候,开了一间茶楼,后来房子拆迁,又购置了几套门面房。
按理说应该是不差钱,但是张芳从高中到大学的生活费却很拮据。
高中周围的同学都在学特长报补习班,她想报,母亲直接告诉她没钱,资金周转不开,张芳信以为真,也就没有再提过了。
张芳一路勤奋苦学考上大学,家里面又买了新房。但是每个月给她的生活费较之宿舍其他人要少很多,仅仅是够吃饭而已。母亲节是说家里要搞装修,让她省省。
大学毕业后,张芳的母亲说给她找了当地的工作让她赶紧回老家,结婚生子。但是当时她已经考上了研究生,母亲觉得简直是浪费钱,读出来也没啥用,拒绝给她提供学费生活费。
张芳想办法申请了助学贷款,寒暑假打工赚够了生活费。
后来母亲一听说她工作了,就说:“你知道咱家也不差你这点钱,我就是怕你乱花,工资放先我这儿给你存着。”
张芳不明白怎么家里怎么突然就不缺钱了,她说:“妈,我也是学财务管理的,你要是把家里的钱交给我管,估计比您自己还妥当点。”
母亲也只好悻悻而归,说资金周转的快,一进一出也不方便。
张芳的老公是大学时的同学,结婚时母亲曾三番两次的暗示她要跟她年龄相当的彩礼。张芳想了想说:“那咱家肯定也出得起相当的嫁妆,家不是有好几套房吗?我只要一套就行了。”
母亲又笑呵呵的说:“那是留给你弟弟的,你也知道,你弟弟没有你那么争气,又考不上大学,我以后养老还得靠你呀。”
原本张芳只是以为说说而已,没想母亲真的把它变成了现实。
03.关于养老,儿女应该平等吗?
张芳的母亲听说女儿要把他送去儿子家时,竟然是一顿臭骂,各种说她不孝,养了白眼狼。
但是等她骂累了以后,张芳还是叫弟弟过来协商。要么就轮流在两家照顾,要么送去养老院平摊费用。
最终张芳的母亲也同意了去养老院,她深知儿媳妇并没有女儿这么好说话。
母亲在走之前也撂下狠话说:“你以后别想分到一分钱的财产。”
张芳平静的说:“我知道,你以前也是这么说的,不过妈你放心,该尽的义务还是会尽的,但只是义务。”
写在最后:
虽然子女同样具有赡养老人的义务,财产的分配也是由当事人自行决定的。但在这个故事中,父母的双标未免也太过明显。
现在女性在赡养父母的过程中,付出其实是和男性是一样的。倘若是独生子女家庭,那么差别也就消除了,完全没有必要争夺“姓氏延续权”。
难道说女儿结婚后就不会给父母扫墓祭祀吗?
你认为养老儿女应该平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