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个精简版的会议
开成精华版的会议
因疫情防控要求
今年的上海两会会期有所缩短
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今天下午顺利闭幕
代表全票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
在随后举行的
上海市人民政府记者招待会上
龚正市长回答了大家关心的问题
张春海 摄
全力以赴做到“三个坚持”
龚正说,刚刚过去的一年极不平凡,我们全力以赴做到“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二是坚持抓好“六稳”“六保”,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三是坚持示范引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的各项战略部署,改革开放创新迈出了重要步伐,圆满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也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打下了坚实基础。
“十四五”时期,上海要在新征程上奋力创造新时代发展新奇迹
在回答新华社记者的提问时,龚正说,到去年底,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形成基本框架,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跃上新的大台阶。
“十四五”时期,上海要在新征程上奋力创造新时代发展新奇迹。总的考虑是把握“三个新”、做到“三个高”。
“三个新”,就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三个高”,就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
为此,我们将深化“五个中心”建设,强化“四大功能”,打好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和“三大任务、一大平台”这五张王牌,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努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上海的更大作用。
今年全市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定为6%以上,努力交出高质量发展的靓丽答卷
在回答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的提问时,龚正说,今年全市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刚才人大会议已经审议通过了,定为6%以上。
我们将坚持稳中求进,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努力交出高质量发展的靓丽答卷。
要成为“中心节点”和“战略链接”,主要措施是“加快构建四个格局”:一是加快形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二是加快构建“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的空间新格局;三是加快完善经济发展格局,大力发展“五型经济”;四是加快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格局,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有信心做好此次疫情处置工作
在回答东方卫视记者的提问时,龚正说,上海的疫情防控工作井然有序、精准有效,我们很有信心做好相关的处置工作。
这次疫情应对,上海有三个特点:一是主动发现,最近16例本地确诊病例都是我们主动筛查检测陆续发现的;二是快速处置,“你快速我更快速”,第一时间启动预案,迅速锁定场所、迅速锁定病例、迅速锁定识别的对象;三是精准有序,我们科学确定密接者,分别落实了闭环管理的措施,做到精细化。
这次疫情再次警示我们,“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一刻也不能放松。借此机会,我要再次向市民朋友倡议,坚持“防疫三件套”,做好“防护五还要”。我相信,通过大家共同努力,一定能过一个健康安全、欢乐祥和的新春佳节。
全力打好新时代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这张“王牌”
在回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提问时,龚正说,推动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重中之重是按照党中央支持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决策部署,推动一系列首创性、引领性改革开放事项落地。
“新城发力”,着力打造上海未来发展战略空间和重要增长极
在回答澎湃新闻记者的提问时,龚正说,加快形成“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空间新格局,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五个新城发力是重中之重。要按照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定位,努力做到“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着力打造上海未来发展战略空间和重要增长极。今年要做到“两个加快”,即加快出台政策支撑体系、加快重大项目建设。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是对建党百年最好的庆祝
在回答人民日报记者提问时,龚正说,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是上海对建党百年最好的庆祝。具体将围绕“提、补、扩”三个字做好文章:
一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确保新增就业岗位50万个以上,继续提高养老金、医保、低保等待遇标准;
二是“补”齐民生短板弱项,在持续破解“老小旧远”难题基础上,今年将着力推进16项民心工程、10方面30项民生实事;
三是“扩”大高质量服务供给,今年要新建50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200个助餐场所、5000张养老床位,还要完成2000张认知障碍照护床位改造、5000户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
刘歆 摄
欢迎跨国企业把更多高能级项目、高层次业务带到上海
在回答凤凰卫视记者的提问时,龚正说,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最近,我们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4.0版方案,提出207项新的改革任务。总的就是对标国际一流,加强改革系统集成,精心打造精简高效的政务生态、富有活力的创业创新生态、彰显魅力的自然生态、诚信法治的社会生态,为各类企业提供更多“阳光雨露”。
上海仍是跨国公司产业链布局的首选地之一。去年,上海实际利用外资逆势增长6.2%,达到202.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上海将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积极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推进电信、互联网、云业务、医疗、文化等领域开放。我们非常欢迎跨国企业把更多高能级项目、高层次业务带到上海,共享上海的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发展机遇。
欢迎各国企业积极参加第四届进博会
在回答南华早报记者的提问时,龚正说,我们很有信心把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办得精彩有成效。
我们将持续完善“越办越好”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进博会服务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平台作用,进一步放大溢出带动效应。重点是深化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四大平台建设,推动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打造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进出口商品集散地。我们欢迎各国企业积极参加第四届进博会,借助进博会这个全球共享的大平台,共享发展红利。
进一步做强做优“五型经济”,主要体现在这“五个关键”
在回答界面·财联社记者的提问时,龚正说,进一步做强做优“五型经济”,主要体现在“五个关键”上:创新型经济关键看人才,服务型经济关键看品牌,总部型经济关键看头部企业,开放型经济关键看通道,流量型经济关键看平台。
今年,要在要素资源的集聚、市场主体的培育上下功夫。同时,上海作为一个超大城市,拥有庞大的人口、丰富的场景、海量的数据,在流量经济中要重点做好“流、融、聚”三个字的文章:流,就是要素自主流动;融,就是线上线下融合;聚,就是平台集聚发展。
在2025年前实现“碳达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在回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的提问时,龚正说,上海去年的PM2.5年均浓度下降到32微克/立方米,比国家给我们下达的目标低了5微克/立方米。着眼于为全国实现“碳达峰”多作贡献,我们提出,上海要在2025年前实现“碳达峰”,也就是比全国提前5年实现目标。
目前,我们正在制定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将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深化能源清洁高效利用,进一步提高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积极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支持和鼓励更多“硬科技”为主的企业上市
在回答彭博新闻社记者的提问时,龚正说,科创板的示范效应、规模效应、集聚效应正在加速显现。其中,在科创板上市的上海企业,募集资金和市值均居全国首位。我们要进一步发挥科创板的加速器作用。以注册制改革试点为引领,提供良好制度供给;以加快打造服务全国科创企业的重要投融资平台为目标,支持和鼓励更多“硬科技”为主的科创企业上市,助推上海的科创中心建设。
加快打造“物联、数联、智联”的城市数字底座
在回答文汇报记者提问时,龚正说,对上海来说,城市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整体性的转变、一种全方位的赋能、一次革命性的重塑。我们将加快打造“物联、数联、智联”的城市数字底座,通过数字化转型激发城市生命体每一个“细胞”的活力。重要切入点是“三化”:经济数字化、生活数字化、治理数字化。“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是治理数字化的重要内容,就是以“两张网”建设为牵引,构建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超大城市“数治”新范式。
持续拓展减税降费成效,让广大市场主体“活”起来
在回答新民晚报记者的提问时,龚正说,去年上海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超过2300亿元,有效地稳住了市场主体,提振了市场信心。今年,我们将持续拓展减税降费成效,让广大市场主体不仅“活”下来,还要“活”起来。
重点要做到“一减一增”:减,就是继续保持一定的减税降费力度。今年上海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按3%安排,显著低于预计的GDP增长率。增,就是增强财政、金融、产业、就业等政策的集成效应,为市场主体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我们要以政府主动作为、优化服务的最大确定性,来帮助企业应对千变万化的不确定性。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将抓紧启动一批新的重大项目建设
在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提问时,龚正说,今年,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发力年。我们将抓好“两个着力”:一是着力推进一体化制度创新,在规划管理、土地管理、生态保护等领域,形成一批新的制度创新成果;二是着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在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领域,抓紧启动一批新的重大项目建设。
“一江一河”两岸公共空间进一步提升品质,世博文化公园今年实现北区开园
在回答东方网记者的提问时,龚正说,在“一江一河”两岸公共空间已经基本贯通的基础上,下一步重点是“三个下功夫”:一是在便民利民上下功夫,建设更多的休闲、健身等便民设施;二是在重点节点提升改造上下功夫;三是在历史文化遗存的活化利用上下功夫,把两岸的老厂房、老建筑打造为可游览的观景点、可阅读的建筑体。今年还要实现世博文化公园北区的开园,相信一定会是市民的又一个好去处。
坚持热度不减、势头不减、改革创新力度不减,加快打造特殊经济功能区和现代化新城!
在回答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提问时,龚正说,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挂牌以来,我们全力推动落实《总体方案》明确的78项制度创新任务。主要体现在“三个一批”:一批重大创新相继推出、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密集落地、一批重大工程加快建设。总体来看,新片区建设跑出了加速度、展现了显示度,充分彰显出全市经济发展增长极和发动机的作用。今年,我们将坚持热度不减、势头不减、改革创新力度不减,加快打造特殊经济功能区和现代化新城。
综合:@上海发布
-本文完-
版权声明:转载前请联系后台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