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社保什么时候开始买比较合适,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具体办理的时间也是不同的,毕竟我们办理的社保的目的,并不是单纯为了解决一个养老保险要达到15年这个基本的门槛,如果仅是为了达到15年这个最低的缴费年限,是根本达不到养老的目的的,未雨绸缪,在年轻时就规划好今后的老年生活保障,这也是年轻人应该学会的基本功。
如果作为单位的在岗职工,只要进入了用人单位,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就会按照社保法的规定为我们办理社会保险。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一般年龄都是在22岁左右,如果能在22岁左右就开始办理社会保险,那么到了法定的退休年龄,至少有35年到38年左右的缴费年限,这部分人今后办理退休时,不管缴费的标准是高还是低,养老金基本上能够维持养老生活。如果缴费标准高一点的,能够按照本人实际工资作为缴费基数缴纳养老保险的人,到了退休以后,养老金照样可以维持自己的小康生活。
按照社保缴费的相关制度规定,职工个人是按照本人的实际工资作为缴费基数,当本的实际工资低于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时,按照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作为缴费基数。所以当本人的实际工资低于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时,实际上是无法按照本人的实际工资来作为缴费基数的。要按照本人的实际工资作为缴费基数,那么自己缴费指数至少是要高于60%以上的。高于60%以上到低于300%的部分,实际都是按照本人的实际工资作为缴费基数的。
当然在岗职工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在22岁左右开始缴纳社会保险,有的人是在30岁,甚至到了45岁以后才到单位上班,以前也没有缴纳社会保险的意识,到了单位上班以后,由于单位职工是属于强制性缴纳的,所以只能被动地接受缴纳养老保险的事实。但当看到单位很多人办理退休以后,能够按时领取养老金,能够享受免费的医保退休待遇,这是才开始担心自己缴费迟了,希望在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时一次性补缴。但国家政策的制定,不是针对每一个具体的人,而是要兼顾整个社会的大多数,当自己不能补缴时,才开始后悔,埋怨,但是后悔埋怨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自己的问题最终还是只有自己来承担后果。
从你的提问角度分析,你不属于在岗职工,那么对于灵活就业人员究竟什么时候开始缴纳社会保险比较好呢?当然是早交早主动,早交多得实惠。长缴多得其实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真实地体现在社保缴纳和办理退休前后每一个环节之中。要想达到养老的目标,在缴费基数不能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只能从缴费年限上下功夫。
目前的现实是,缴费年限只有15年左右的人,每月养老金只有1000元多一点,即使今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可能比现在会大幅度提高,但即使翻一番到了15年之后,2000多元也是无法达到养老的目的,从缴费年限来讲至少都要保障缴费年限能够达到20年以上,能够达到25年到30年是最为理想的。再退一步至少要保障到了法定的退休年龄之前,能够达到最低的15年,当然这是最低的标准。
综上所述,根据不同群体的情况来分析,对于上班的年轻人,从上班开始缴纳社会保险,也就是从22岁左右开始缴纳社保是最为划算的,至少有30多年的缴费年限;灵活就业人员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形下,从有经济收入开始办理社保是最好的,至少能够保证缴费年限达到20年以上;最低的标准就是男性在40岁左右,女性在30岁左右开始缴纳社保是最好的。最大的缴费年龄最好男性不要超过45岁,女性不要超过35岁,超过了这个年龄,就有可能会自己给自己延迟办理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