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工作指引》等法规文件,推动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精细化发展,今年,长宁区民政局在有序推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民心工程”的基础上,深入开展社区调研,实地了解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运行瓶颈,在全市率先制定发布“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社会化运营效能评估的实施意见”,为提升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服务效能、健全优质均衡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体系提供“精细化标尺”。 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是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枢纽和支撑。为积极应对人口深度老龄化实际,满足老年人“原居安养”需求,长宁区依托第二批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契机,加速推进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完善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体系。 截至2020年底,全区建有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11家,每个街镇至少建有一家。今年,长宁还将新增2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分中心。各街镇依托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枢纽,开展长者照护、日间照料、社区助餐、文化娱乐、便民服务、养老顾问等各类服务,均衡布局片区或家门口养老服务设施,持续健全“五圈合一”“一中心、多网点、全覆盖”的“社区养老15分钟生活服务圈”。 同时,长宁区还以制标贯标助推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提升管理能级,将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标准化试点项目申报纳入第二批上海市标准化试点项目予以实施推进,2019年形成全市首套针对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自有标准体系并在部分街道试行。 今年,为深化中心在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枢纽作用,进一步打造“老有颐养”的“长寿康宁”福地,在区民政局组织领导下,区养老服务发展中心和相关专家对全区10个街镇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各街镇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建设分布、功能实现、服务覆盖、日常运营等现状和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长宁区的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在建成后,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第三方专业化运营,力求更好发挥“一站式综合服务”“一体化资源统筹”“一网覆盖的信息管理”“一门式的办事窗口”功能定位。 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各中心的运行效能参差不齐,存在老年人参与度不高、空间共享不足、部分服务项目收费有偏差等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各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在面积、功能设置、地理位置等因素上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社会化运营在服务项目、收费定价、空间共享、效能评价等方面缺乏“参照系”。 为此,长宁区民政局着手制定“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社会化运营效能评估的实施意见”,配套指标体系从规范运作、功能实现、多元评价3个维度切入,涵盖11项二级指标、28项三级指标和6项加分指标。在细化指标的过程中,先后征询了区财政部门和各街镇的意见建议,并在虹桥、北新泾两个街道开展试评估,对评估操作性进行论证。 下阶段,区民政局将指导街镇开展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社会化运营效能评估,加强评估结果应用,提升中心运营水平和财政资金使用效能,发挥专业机构的支持作用,提升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专业化、规范化服务水平,为医康养护深度融合、智慧养老应用场景落地、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社区互助养老等服务提供有力支撑,打造“大城养老”“长宁样本”,让社区老年人有更充实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来源:长宁民政】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