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人口老龄化是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面临的问题,每个人都会经历衰老死亡,而衰老作为一种自然规律,它是我们人类所不可抗的,然而现在新生婴儿的数量持续降低,同时社会年轻劳动力不断减少,这就导致我国的人口结构变得不平衡。
即使我们是世界人口大国之一,但是我国依旧没有办法避免人口老龄化的严重问题。人口基数关系到我国的生产力,综合国力等多方面因素,因此,缓解人口老龄化现状是势在必行的,因此国家也不断的出台各项政策,来缓解养老压力。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养老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如果继续按照现行制度,我国的养老基金将会在2036年被耗尽。而且根据我国现在的基本情况来看,如果不作出实质性的改变,那么显然,养老问题也得不到解决。其实对于这个问题,官方多次说明以推行延迟退休制度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按照我国的现行制度,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为60岁,女职工为50岁,而女干部则是为55岁。其实从这个数据也可以看出,很多在职员工其实在三十几岁就需要为事业而焦虑了,但是大部分人事业刚起步时期其实也就是三十岁左右。
也就是说,大部分女职员从事业起步到达到退休年龄中间其实也就不到20年,这不免让职员更加焦虑。据调查,全球平均退休年龄大约为62岁,而大多数发达国家则超过了65岁。如此看来,相对于其他国家,我们国家所规定的退休法定年龄的确是有点偏低。我国在前段时间提出了开放三胎政策,这一决定获得了许多家庭的认可。但是,现实的情况却是很多家庭是没有能力再生育第三胎的。
因为就现阶段而言,夫妻两人不仅要供父母,还要供老大老二。如果生三胎,就意味着他们还要供一个孩子从小学到大学甚至是到出社会的吃穿用度,这的确是一笔巨额开销。如果家庭收入水平不是中等偏上,那想必也是负担不起的,所以社会保障就必须起作用。
完善养老金机制
缓解人口老龄化,不仅需要制定延迟退休等相关制度,同时也需要完善养老金机制,真正让老百姓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此前我国一直采用的是多轨制。但是这种制度其实会造成企事业职工之间的养老金不同,同时在养老待遇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其实是相对缺乏公平的。
在《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正式出台并实施后,企事业员工的养老待遇得到了改变。其将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养老金并轨。这个制度显然缩小了养老待遇差距更具公平性。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即便是出台了相关政策,由于养老金各方面因素的不同,所以这就必然导致了相比于企业职工,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其实要更高一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制度也在不断完善。现如今推出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将会是全新意义的制度,其在更大程度上实现了公平。就养老保险这一块,其实我国还是相对比较重视的。在十四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要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也就是说,个人可以为自己投入保险用来当做老了之后的养老金。
这也是现代社会公民的普遍做法。建立个人账户,自愿参保,国家财政予以支持,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多层次的、可以运行的、可长期发展的养老保险制度。这无疑是让养老保险制度覆盖的更加全面,从一定程度来说,其为养老保险制度中长期缺乏的空白区域做出了补充。
推行个人养老制度
与传统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同,在养老金方面,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所包含的统筹账户需要所有人一起缴纳保险最终均分养老金,其与个人是没有太大的联系的。个人养老制度更注重个人缴纳金额与最终所取得的养老金额之间的关系。
个人养老制度打破常规,无需再受统筹账户的束缚,你向个人账户里投入了多少养老保险,你将来就能领到相对应的养老金。这也就是说,在个人养老制度下,工作单位、工作性质、工作年限不再成为受领养老金的限制因素。
除此之外,个人养老金不必根据传统方式按月缴纳,按年缴纳。你可以根据个人自身情况随时中断,或者调整缴纳金额,而你缴纳的养老金额也会持续累计,断缴问题将不再是问题。
就目前情形来看,个人养老制度已经在北京、上海等地率先实行。通过推广个人缴纳以及运用税抵扣等不同方式来宣传个人养老制度,不断提高人们的缴纳意愿。由于不像以前“吃大锅饭”形式,目前个人个人养老金的参保人数量也在不断上升。相信个人养老制度的推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
结语
其实不难看出,个人养老制度与基础养老保险制度相比,明显要更加公平透明。投保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决定何时缴纳,缴纳多少。由于个人养老制度更多的是以个人账户为基础,所以能够实现缴纳得多就得的多,缴纳的时间长也就得的多。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个人养老制度的推行,也刺激了养老保险的市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那么,在更加平等透明的个人养老制度之下,你是否会成为其中的参保一员呢?